选择了徐徐而求,不让中立的诸葛瑾改换门庭就好了,他清楚诸葛瑾现在的考虑,是不可能投向任何一方的。
而西凉一地却没有人敢动,这是为何?因为西凉和四征将军的两位有关,最特殊的是这二人都没有争权夺利的心理,所以谁都不敢去试探,要是把如日中天的杨再兴和赵云逼向别人,得不偿失。
而除了李靖和幽州,郝昭也在积极联络,不过他的统率被埋没后,便失去了军队的支持,只能对一部分士族和李思这样的人亲和,其中贡院内有不少人已经倒向了他,只是院有三人,张居正和诸葛瑾都不参与此事,所以郝昭是相对较弱的派系。
说到贡院,就不得不提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朱元璋,他自从投效了贡院后,每日倒是过得清闲,前不久才请求了李王的意见,将李善长从大狱中接了出来,日子过得悠闲,虽然形同软禁,但却比在长安时提心吊胆要好,只是没有人知道他那颗争霸的心,是否已经被磨灭殆尽…….
另外一人前世同为帝王,并且论功绩并不输朱元璋,在政治甚至多个领域都越不少。
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励精图治,建立开皇盛世,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oo年的分割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展。
政治方面,杨坚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
复姓,代表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军队,而是一支名副其实汉人或者夏人的军队。军与民的胡汉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关陇贵族集团事实上名义上都是关陇地区的一个汉人集团。
另外,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
前世杨坚有开创科举制的先例,所以李王缓缓将他带入贡院集团,就无可厚非了,只是未来的贡院院一职,究竟是交给李思还是杨坚,还得慢慢观察再说。
这也是为什么李王会冒着杨坚有叛变的危险,仍旧要启用他的原因,自己的本事有几分自己清楚,李王虽然自负,但在大事上从不拖沓,他甚至考虑未来会分大权给杨坚,一展手脚。
毕竟汉末和隋初的局势相较不远,都是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需要一个明君的同时,也少不了治世之能臣的帮扶,否则仅靠李王一人,是不可能建立百世江山的。
也至此,李王集团定下了初步的目标,就是王守仁的依法治国,张居正的科举改革,李王提出的农田改革和官制改革也在积极筹备中,并且已经分任务给各处将士,只要等李王坐上帝位,便可直接开展。
这也是为什么王守仁急切希望李王登基的原因,他要一展身手,可不是只在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