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18年,致一真人邵元节病逝,临终之时举荐好友陶仲文侍奉万寿帝君(明世宗朱厚熜),帝君宣陶仲文入朝,封秉一真人。
嘉靖20年,四月初五,九庙火灾,陶仲文祷风求雨,救庙有功,得帝君赐剑“倚天”。
嘉靖21年,壬寅宫变,帝君惶恐震怒,连夜迁入西苑永寿宫,着陶仲文日夜守护。
……
永寿宫中,帝君戴方冠,着道袍,怀抱暖炉,眼睛半眯不睁,口诵道德经。
阶下小太监转身跪倒,“大老爷,恭诚伯求见。”
帝君闻言喜出望外,急道:“快请。”
不多时,一锦衣道人到来,身长九尺,龙行虎步,面容不怒自威,今岁高寿六十七,正是秉一真人,太子少傅兼太子少保兼太子少师,封爵恭诚伯,北派全真仙首,陶仲文。
帝君放下暖炉,到台阶上,拉住陶仲文手,笑道:“真人近日多有劳累,朕感同身受,深夜相召,真人勿怪。”
陶仲文道两声“惶恐”,随帝君入座。又起身拱手一礼,道:“大老爷相召,所为何事?”
帝君叹了一声,“去岁九庙失火,众卿家皆言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唯真人老实,祷雨灭火,起神仙妙法及时复建九庙,为朕解忧。奈何今岁又遭宫中小人刺杀,朕深感厌烦,移居这西苑之中,百官恨朕,朕疑百官。何解?”
陶仲文道:“去岁九庙失火,为昆仑贼魔所为,臣得大老爷赐剑倚天,日夜不敢忘恩,捉杀贼魔无数,却忽略了深宫内院,险置大老爷于危难之中,臣躬有罪。”
帝君“哦”了一声,似笑非笑道:“真人的意思是,今岁壬寅事也是昆仑贼魔所为?”
“不是贼魔亲至,也有贼魔引诱。”陶仲文再拜一拜,道:“庙堂之上,臣无方,江湖之远,臣鞠躬尽瘁,定为大老爷诛魔戮妖,死而后已。”
小太监撇撇嘴,心中暗道:“这陶真人,不管什么事,都一股脑推到昆仑头上,大老爷偏偏还就信他,真荒唐。”
帝君道:“如此,真人退下吧,望你道门用功,不使朕之子民为邪所扰,也不枉朕崇道禁佛一场。”
陶仲文舒身下拜,“臣敢不效死!”
从此以后,陶仲文再不参与朝堂之事,一心一意为帝君炼丹,又命天下道门,逢魔必灭,遇妖则杀。
十年后。
嘉靖三十一年正月初一,陶仲文为万寿帝君祈福完毕后,手捏印诀,念动咒语,摄来一朵祥云代步,须臾间横跨千山万水,到了正一祖庭龙虎山中。
龙虎山,正一观。
一身灰色道袍的天师永绪席地坐在观中,头发随意用根木簪束起,双目紧闭,游离在天地之外,又没真正离开俗世,忽眉毛一挑,从入定中醒来,道:“陶仙首远道而来,还请入内一叙。”
陶仲文走入观中,见张永绪命人看茶,先是起手一礼道声“天师”,才看向一边好奇道:“这二位是?”
张永绪笑了笑,先指向左手边同他装束一般无二的道童,介绍道:“这是舍弟永绍之子,张国祥。”又指向右手边一个正在倒茶的青衣道人,“这是纯阳派真传,秦书遥。陶仙首应召为官,久居朝堂多年,怕是不知道手底下出了他这么个能人。”
秦书遥冲陶仲文起手一礼,口称“教主”,解释道:“我与国祥忘年之交,来此会友,不料撞见真神,万福。”
陶仲文点了点头,说道:“本打算到这龙虎山一行后,还得去趟武当山,如今看来却是省了我一番手脚。”
“陶仙首何意?”张永绪问。
陶仲文看向张国祥,又看了看秦书遥,忽躬身行礼,慌得上首三人忙起身还礼,就听陶仲文说道:“近日来我夜观天象,见赤贯妖星十分活跃,怕是天道轮回,将要道消魔长。我思量再三,欲遣全真正一两道高真往昆仑一行,查探贼魔动向,也有放弟子下山历炼之意,择优栽培,来日里也好承继你我道统。”
张永绪深以为然,目光落在张国祥身上,失笑道:“我这侄儿能得陶仙首看重,是他的福气,只是他还是不知事的年纪,该有人帮衬一二,再加上一人。”
半大小孩张国祥语出惊人,道:“我有徒弟白神,不需他人助力。”
“既然如此,秦小道友,你回武当山也挑一人随行,择日出发。”陶仲文说完话,又道:“张天师,还请你暗中护佑他四人,直到我找出赤贯妖星异动的原因。”
……
附录
嘉靖帝曾自封为“凌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九天宏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本书采用“万寿帝君”这一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