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周边的苗寨很多,算得上号的就四个:宁谷长官司、宁溪长官司、宁洞长官司、宁山招抚司。
从大夏给的头衔就不难看出,宁山的人是最多的,对大夏也最顺从。
不过,这是以前的事了。
就如鲁郎中所言,小寨子好对付,因为弱小,不敢反抗,大寨子却总有自己的心思,要么琢磨着吞并小寨子,要么打算耍点小伎俩,不交税,少交税。
注意,这不是不让寨民交税,是土司吞了税款,把征税的锅扣到大夏头上。
今天他们前来赴宴,也各有各的心思。
大家谨慎地走入厅中,见上首坐着的并不是之前见的鲁郎中,反而是个女人,穿着红色罗袍,头戴金簪,怪贵气的。
在西南,女人当家没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众人今早见过她。
她在街边收药。
不像什么大官,但那个姓鲁的对她很恭敬……各寨主的脑海中闪过许多,互相看看,生疏地行礼。
鲁郎中品级不够,避开了,程丹若却没动。
等他们行完礼,他才道:“这是程夫人。”
众人不懂这是多大的官职,但明智地保持恭敬,客客气气道:“程夫人。”
“诸位请坐。”程丹若言简意赅道,“今天请大家来,没有别的事,请大家吃顿饭而已。”
她一面说,一面示意上菜。
寨主们对此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
贵州缺盐X100
许多人家买了盐巴,可不会放进菜里吃,拿来抹一抹锅,沾点咸味儿就完事。他们纵为寨主,也只是不缺盐,没放肆吃过。
汉人请客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菜,好多盐!还有酒。
一锅鱼端了上来,熟悉的酸味儿和一股陌生的冲味儿混合,惹得人唾液不断,胃口大开。
他们拿起筷子,刚准备大快朵颐,程丹若却开了口。
“这半年来——”她不紧不慢地环顾众人,“因为叛军的滋扰,阻断了苗汉的交易,我想起便觉痛心。”
宁山寨主忍住诱惑,附和道:“我们也很遗憾。”
“对对。”“以后都恢复交易吗?”“盐能不能再多卖点?”其他三个寨主跟着开口。
程丹若道:“有何不可?动乱只是一时的,相信不久后叛军便会俯首就擒,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对对。”宁溪寨主习惯性地点头。
宁洞寨主犹豫了下,也点头。
宁谷慢了两拍,装得像组织词句,其实偷瞄了眼其他人,才道:“有道理。”
宁山寨主闻着酸辣鱼的香气,咽咽唾沫,打着哈哈:“夫人高瞻远瞩啊。”一面说,一面忍不住夹了块菜。
其他人立即照做,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再说。
鲁郎中对程丹若使了个眼色。
她微微颔首,笑道:“大家同意我的说法,我就放心了,请。”
话音未落,就见数个仆役端上了新菜,煎豆腐、红糖冰粉、折耳根,还有和百姓收的自酿米酒。
各寨主一边被新尝到的辣味辣得直抽气,又本能地贪婪这种强烈的滋味,拼命往嘴里塞。
但吃归吃,他们也在疑惑,无缘无故好吃好喝,该不会打算问他们要人吧?
唔,吃人嘴短,多说些好听的话好了,出兵绝对不行。
程丹若没有错过他们的表现。
比起加了油的豆腐、甜甜的冰粉和酸味儿的凉拌折耳根,酸辣鱼是他们吃的最多的东西,哪怕用的是刺多的鲫鱼,他们也宁可吐刺,也想全部解决。
“菜怎么样?”她问,“可还合脾胃?”
这是个安全的话题,众寨主不吝溢美之词。
“美味至极。”“痛快!”“多谢夫人款待。”“对对。”
“辣椒滋味浓烈,但不宜多食,容易腹泻。”程丹若笑道,“诸位也吃点菜。”
“是是。”他们敷衍地应和,并未减缓进食。
程丹若抿了口米酒,不紧不慢道:“说来,我到贵州也有段时日了。这地方多山多水,风光是好,却少田少盐,生活不易。”
寨主们吃饭的动作顿了一顿,朝廷的官员大多鼻孔朝天,尤其是定西伯,只嫌他们上贡少,哪管下头的人死活?
这是他们第一次,从朝廷的人口中,听到这样算诚恳的话。
可话再好听,也就是空话罢了,有本事免税。
“对对。”宁溪寨主笑眯眯地应了声。
其他人跟着开口:“是艰难了些。”“下次还卖盐吗?”“今年的税……”
“咳咳!”
气氛诡异地沉默了下来,又只剩呼噜呼噜的咀嚼声。
鲁郎中暗暗摇头,蛮夷就是蛮夷,这礼仪也忒差劲了!
程丹若却充耳不闻,又道:“田少没办法,我没有移山倒海的本事,给大家变出耕田了,不过,这辣椒你们既然吃得好,不妨拿些回去,这东西不耐旱涝,却胜在滋味出众,一两个便能添味道。”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