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对李承乾,李恪,李泰这三个儿子的期望可以说是极高的,他本身是个文治武功,远超三代的圣君,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最出色的。
像今天这样的考校,平日里也经常进行,即便是在国事最为繁忙的时候,太宗皇帝也从未松懈过对儿子们学业的关注。
以往每一次考校,最为出彩的毫无疑问的是越王李泰,虽然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同样聪慧,但是说到做学问,他们显然远远不是李泰这位胖弟弟的对手。
只不过昨日太宗皇帝留给他们三兄弟的题目,并非像以往那样,做一篇赋,而是一篇策论,这原本应该是弘文馆那些饱学之士才能做的大学问,太宗皇帝却用来考校三个少年郎,显然有些不合适。
太宗皇帝原本也没想过三个儿子能将这篇策论做的有多出色,只要中规中矩,能看出用心了,也就是了。
太宗皇帝首先拿起来的是李泰的那一篇,这也是以往每一次考校时的惯例,这小胖子虽然形象不佳,可是文采却是实打实的,太宗皇帝也正是因为他的“文采斐然”,而对他“青眼有加”。
只是看了个开头,太宗皇帝便不禁皱眉,文章倒是四平八稳,但是却久久没能扣住正题,文章中一味的对当今贞观之世歌功颂德,对前隋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提到了两句,无非就是炀帝“暴虐昏聩”,朝中“奸党蝇生”之类的陈词滥调。
这让太宗皇帝不由得感到失望,文章还没看完就放到了一边,一直在关注着太宗皇帝举动的三兄弟见状,心中自然也是悲喜两重天,喜得自然是李承乾和李恪,悲的显然是李泰本人,他原以为自己的文章今日照例能拔得头彩,谁知道却讨不得太宗皇帝的欢心。
太宗皇帝紧接着拿起了李恪的策论,看过之后,表情比之方才稍稍好了点儿,李恪的文章倒是切中了要害,从各个方面总结了,炀帝的种种失德,并对当今的朝政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恪儿用心了!”太宗皇帝淡淡的说了一句。
李恪闻言,连忙拜倒在地:“儿臣谢父皇!”
虽然口中称谢,可心中却补肾开怀,太宗皇帝的反应也太过于平淡了,要知道这篇文章可是废了他好大的力气,不说别的,单单是让他贬低炀帝这一点,就让他非常为难,虽然没见过,可好歹炀帝也是他的亲外公,外孙批判自己的外公,怎么看都很是不孝。
昨天晚上做这篇文章之时,李恪可是好容易才压住了内心的愧疚,洋洋洒洒数千言,原以为能让在太宗皇帝的心中加分,谁知道却只得了这么淡淡的一句“用心了”。
看着李恪那失望的表情,方才还十分失落的李泰,心中不禁幸灾乐祸起来,只要李恪出不了风头就好,至于太子李承乾,李泰从未将这位大哥放在眼里。
要知道,他们三兄弟当中,李承乾虽然年纪最长,可是学业方面,却远远比不上李恪和李泰,虽然聪慧,但是和他们相比,最多也就是中人之姿。
可是,让李泰惊爆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