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怪病了。
后来追查源头,就是那化工厂排放污染物超标闹的。
这事上了报纸,上头才严查,不查不知道,化工厂为了追求高利润,对污染物排放基本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往地下打。
才开始几年可能没事,但慢慢的,那些污染物向上渗透,污染了土壤和水源了,这样的地种出来东西,吃了当然没好。
姥爷也是被这新闻报道吓怕了,所以不管是谁来村里投资,他都坚持不能搞小化工。
杨思源笑道,“姥爷,你就放心吧,不搞那个,也不搞那些小零碎的东西,没多大意思,那些人都是为了赚快钱的。
我要搞,就搞适合农村的,别人都是建小工厂,我偏不,我就想弄农产品。”
姥爷先高兴,又糊涂。
“农产品?养殖?那还是小作坊啊。搞那个是能赚钱,但也就带动几家十几家,全村一百好几十户呢。”
姥爷的意思是,要搞,就搞能带动全村一起致富的项目,带动几家几户,眼皮子浅了。
“姥爷,这您就误会了。拉投资进乡村,不一定非得是建厂子搞小工业项目。
搞农村经济,农产品加工,不见得就不如那些工业项目赚钱。”
无非就是农产品精致化,产业化,品牌化那一套,零零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国家也大力扶持的一套东西。
但眼下这时间点,大多数人还没有这方面意识,或者说有点类似的想法,却没有体系化的思维。
就比如搞养殖,养鸡。
一般都是盖鸡棚,买饲料,产蛋可以卖钱,也可以养肉鸡卖钱。
可这都是初级模式,养殖户确实能赚钱,但没有产业化,没有深加工,没有品牌化,利润率是偏低的。
怎么做呢?
说白了就是建立一套产业链条,比如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养殖牲畜,用牲畜的粪便给田地施肥,田地的产出剩余可以反过来制作饲料养殖牲畜。
现代的做法更复杂,但道理是相似的。
饲料初加工并不难,养鸡可以更科学化,规模化,大量鸡粪可以加工成特定的肥料用于某种经济作物,如此循环。
然后是深加工,卖蛋卖肉鸡是一个价,深加工后的食品产品又是另一个价,加工后的农产品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太复杂的不谈,就说一只鸡,拆了卖零件肯定比卖整只鸡获利更多,进一步深加工,赚的钱更多。
这么一来,相当于把原本让别人弄回去再加工的商业链条留在了农村,附加值高了不说,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一举多得。
这才是养鸡,村里还有很多具有本村特色的农产品可以这么搞,而且多个项目之间,可以互补互利。
再往后说,这种乡村经济没有污染,农村的好环境保存下来了,将来是不是可以搞乡村旅游?
别觉得农村的样子都差不多,没啥特色,这得看你怎么搞,特色其实不难找。
刘家村有山有水,只要有了一定积累,好好捯饬捯饬村容村貌,和临近的村子一比,特色自然就出来了。
而且这事刘家村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还不怕模仿,别人模仿的时候,你又走在另一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