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唐第二卷鬼兵迎驾第二十八章火中取栗太和五年,十月壬午,申正。
长安,万年县,十六王宅,颍王府。
时至黄昏,从王府内可遥遥望见“南内”兴庆宫中勤政务本楼的高耸屋檐,夕阳照耀,竟让那金砖青瓦熠熠发光。
准备哺食时间已到,府内小宦官也已前来问颍王何时飨餐,颍王却命下人让后厨稍晚半刻再做。小宦官唱了声“喏”,又马上被颍王叫住。
李瀍好似方想起似的顿了顿,尔后转而吩咐道:“王妃喜荤,命后厨且备些蒸羊、炙鹅之类,让王妃先吃吧……”
小宦官拱手唱喏,退下以后,颍王便同李商隐缓缓迈入张翊均所在的这处偏堂,将门扇合拢。
此屋位于二进院落内的东侧,其上屋檐自悬有惹草、玉守等垂饰,门扉两侧各有一雕兽石栏。此屋平日里并不开启,止有宾客叨扰过晚,或是赵归真前来讲道,以至太阳西斜,宵禁将至,然颍王仍意犹未尽之时才会启用。
“翊均你方才所言,究竟何意?”颍王手垂两侧,神色肃然中却有焦急,看得出来,张翊均所言是他未曾想过的,他没想到仅仅过去一日,先前张翊均口中所言的那“线索”竟引到了兵变……
李商隐表情却颇有错愕,事到如今,他所知内情实则寥寥。李商隐看了张翊均一眼,他本以为张翊均之后说起的话题须自己暂避,却发觉此刻张翊均与自己目光相交之间,并未有此意,倒让李商隐惊愕之余却也有些欣慰。
张翊均收敛心神,将忆起的昨夜经历扼要概述,但暂略去了关于那雕花玉佩的细节。
由于有了张翊均一开始的那结论,颍王静静听完后容色镇定了许多,和李商隐二人都陷入了沉思。
细忖良晌,李商隐一边回忆着自己背过的《唐六典》,一边轻轻点着头道:“确实……唐律有言,私藏刀兵,数如繁巨,乃罪同谋逆,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寻常人等绝不会冒诛连三族的风险趟此浑水,必为火中取栗之举。”
“不过某疑惑所在,为何那处暗渠会同玄都观有联系?”颍王看向张翊均,缓缓坐于屋侧一架黄檀交椅之上,面有疑惑,“玄都观道长清风你我具素有来往,其向来虔心遵道,处约居厚。若真为兵变,玄都观说到底不过道观而已,有何所得?”
这确实是一张翊均也未想清楚的疑问,莫非道长并不知晓那处暗渠?还是“鬼兵”谋主早与道观有所勾连,暗中许之难以拒绝之利?
“敢问殿下,长安诸道观近来香火可盛?”张翊均突然问了个看似并无关联的问题。
李瀍好像已经习惯了张翊均思维上的跳跃,倒是想了片刻后答道:“近来确实不知,你往西川后,某也确实许久未曾奉香了……”
“翊均兄的意思莫非是……”李商隐若有所思,像是隐隐猜到张翊均言下之意,“玄都观近来香火渐疏,经营艰难,故而暗许乱党于其地基下私挖暗渠,佯装不知?”
张翊均赞许地看了眼李商隐,而后向颍王耐心地讲述先前往玄都观的目之所见:“那日玄都观虽然看上去香客盈门,但对于占地甚广的玄都观而言,那般人流所奉香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而且初入山门时,臣与义山曾为万年县王家公子讥嘲了一番……”
“王晏灼……”颍王不假思索道。
“不错!”张翊均接着道:“彼向时所言,意在玄都观之破败,竟已须举子选人前来供奉香火……此言虽为讽刺书生,却也点出玄都观现时之不比往昔。”
“你如此讲,某倒忆起来,往昔观内莫不尽是桃树,每逢春日,便桃花满园,甚是壮观,奉香人流摩肩接踵?”李瀍似对张翊均所言产生了共鸣,语气中带着些惋惜,“后来种桃道士故去,清风为道长,却因某些原由,香客骤减,桃花自然也凋谢殆尽了……”
李商隐插话问道:“清风……却是何时晋为道长的?”
“九年前……”颍王道,他自总角便修道,京中道观的人事变动始终烂熟于心,因此对此语气十分肯定,“那之后,倒非玄都观经营不善,却是释家夺了不少香客过去,某确也不知为何。”
张翊均知道,释家指的是佛教寺院,大唐本奉道为国教,然而同时亦遵奉释家,故而于太宗贞观年间助玄奘兴建了大慈恩寺以及高耸的大雁塔,时至今日,仍屹立不倒,就位于万年县的晋昌坊中曲。
“所以,翊均你的意思,”李瀍揣摩道:“玄都观为重振昔日,故而决定默许乱党借由道观,挖凿暗渠,图谋不轨?”
张翊均虽然并未正面口头确认,但却轻轻点了下头,只因实话讲,这不过是他的猜测,但不无可能成其原因之一。
“臣不太明白,”李商隐细思片刻后,拱手向颍王道:“既然乱党勾连之所已被翊均兄发现,为何不即刻上报官府,甚至殿下上奏圣人,岂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