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年,十月丁亥,辰初三刻。
长安,万年县,安邑坊。
朝中遣来的中使不多时便抵达相府,带来了天子口谕:京中五品以上及赐鱼袋者,须即刻往大明宫中书东门。
牛思黯更换朝服时,适才始终在正堂外候着的相府仆役行至近前,拱手问道:“阿郎……难道真要为那穆氏求情?”
牛思黯轻叹一声,“你都听见了?”
“是啊……”仆役稍有担心地提醒道:“此事阿郎务必慎重呐……依小子看,这供状背后,站着的恐怕是那位啊……”
“备车吧。”牛思黯淡淡地回应道。
仆役唱喏退下后,牛思黯扎好了宝带。
他如何不知,这份神策军供状的背后站着的是谁,他又如何不知,满朝的楚楚衣冠中,甘食窃位者有之,明哲保身者有之,苟且偷安者有之,阿附北司者亦有之。
当初李宗闵让自己阻拦穆庆臣的拜相,牛思黯几番动摇,他知道得很清楚,若是自己一心拦阻,不过翻翻手掌那般简单。但他正是看中了穆庆臣的为政清廉,兢兢业业,不纳财货,所以没有从中作梗。
这朝堂之上,总得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
但他若真的站出去,为穆庆臣辩驳,面对的很有可能不是同僚,而是群狼。此举亦相当于同阉党决裂,成为王守澄的眼中钉,放弃的将不仅仅是自己顺风顺水的仕途,圣人甚至有可能会将怒火转移,烈火焚身,亦未可知……
“某是谁,不重要;相公如何做,很重要……”
那个年轻人的话语在牛思黯耳畔响起,不知怎的,回忆起那弱冠的灼灼目光,正气凛然的言语,竟让牛思黯回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说来可笑。当初就是在这长安城,初登金榜的自己和同道中人怀着满腔热血,不顾仕途,不求名利,在吏部贡举中对朝政猛烈抨击,知其不可而为之,最后也让自己近十年不得升迁……
但岁月也终究磨平了往昔的棱角,真当牛思黯高居宰辅,拥有了天下人艳羡的所有,却腐蚀了他自己的胆量。当一个人拥有太多时,他再也无法看淡一切。
所以他同李德裕相争多年;所以他对藩镇姑息,苟且无为;所以他意气用事,强行勒令西川归还了丢失数十年的维州……
但今天……
牛思黯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他似乎寻回了当年二十多岁勇敢指摘朝政时的自己。
“我大唐养士二百余载,我任居承弼,此时无为,安做宰辅?”
他这样做,不为穆庆臣,不为那个弱冠,更不为自己。
这一次,他只想再为天下,争一争……
大明宫,中书省。
巳初。
旬休之日,中书省冷冷清清,穆庆臣却仍像往日一样,端坐中书正殿,处理未竟的公务。案几上堆叠如山,穆庆臣全神贯注。
直到他望见中书门外匆匆赶来的百僚队伍,皆服金紫,银绯……
穆庆臣眯眼望去,在队伍的最前方,是宫中内朝传令的中使,而在中使身后领队的二位金紫高官,竟是牛思黯与李宗闵!
这是怎么回事?
穆庆臣大惊失色,匆忙起身,旬休日中书省一向冷清,唯有午后才会陆陆续续过来些前来加班的朝臣。但现在时辰方至巳初,且如此浩大的队伍,若非天子传召,绝无可能于旬休日出现。而穆庆臣恰恰没有接到任何天子传召的消息……
队伍并未往中书省,而是沿着宫道向东一转,朝中书东门而去。
穆庆臣赶忙手持象笏,由中书省正殿东侧趋出,终于赶在了队伍前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