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想第二篇就说‘回乡’的,可惜最近正好赶上了,所以择日不如撞日……
由于个人近期工作原因,余下半年还需要呆在外地,虽说不是那么远,但毕竟不是自个儿习惯多年的家乡,这里扯一个异地也算是说得过去。
好了,解释完毕。
为什么要起这个标题呢,每逢佳节回乡否,原句大家肯定都知道,就不在这里说了,其原因,还是在于偶然间的一个想法:从回家再到离家,个中过程就像一场多方势力之间的博弈。
倒不是什么勾心斗角。
最亲近的那么几个人,如果再天天生活在尔虞我诈的氛围之下,那活得也是够累了,还不如自己搬出去来得清闲。
在这里,指的是如下场景。
老妈:“我前两天买了几个面膜,回来你带几张走。”面膜?好嘞,欣然受之,结果,等打开包装袋一看,艾玛您这哪儿是几张……
奶奶:“最近橘子是真甜,我给你买了些回来拿走,对了还想吃点什么,明天我给你买去。”买来买去,两天过后,大包小包。
老爹:“手里还有钱不?”
等等等,以上包括但不限于各类迷惑行为。
话说,用年轻人的话来讲,您给拿那么老多东西我拎着多沉啊,以后直接给钱不完了么。。。多实在。
可是老一辈不。
手里头的,看得着的,才算是心意。
于是乎,这几方势力这么一博弈,作为‘受害者’其实是受益者的我们,行动负担无疑就加重了很多,这时候,往往就变成了宛若过年时期的你推我搡。
哎哟,孩子都多大了还给他钱,不要不要,你快给我收兜里去啊,再拿出来我可生气了。
诸如此类。
虽说小辈儿还挺累的,
从前有个朋友还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不想去爷奶家,问他为啥,他的答案是,每回去爷奶家总有招架不住的热情,说不想吃非往嘴里塞,拦都拦不住。(当时内心吐槽:年轻。)
个人觉得吧,每个人都有表达爱意的方式。
只是有些是外热,而有些,外冷内热。
前两天也是难得一次,能有个歇三天的机会,于是乎,欣然回家。转天才睁眼,一碗锅巴菜出现在了床头,紧接着是奶奶一张笑得慈祥的脸。
“醒了吧,来,趁热吃。”
是,挺好的,也很温馨,当时估计脑子没休息过来,瞧见那个情形脑子一抽,眼前就浮现了师徒四人共同出现的那张表情图,曰:你醒了。
好言好语劝着奶奶先撂下,寻思着至少先洗个漱再吃东西,然而,一小盒切好块儿的苹果又出现了。
跟变魔术似的。
可不是吗。
小时候,大人们总是像一只又一只的巨型机器猫,想要啥就有啥,吃喝不再话下,想飞?可以,下一秒就上了肩头。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好看的,使得当时懵懂的我们都纷纷成了野比大雄,心里既崇拜又羡慕。
什么时候才可以呢,自己也能那么强大。
等长大了。
算了,还是当个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