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个标题想叫‘听雪落下的声音’来着,不过因为某种难言原因(其实是觉得不符合个人风格——个人经历而言,还真没听到过下雪的声儿,当然,有听到过的可以分享下)后来改成了如上。
这七个字,乍一看,首先会感到什么呢?
冷。
民生问题向来是先解决温饱再享乐,碰见下雪这种美景也不例外。
大人们想的多是回来要穿厚一点、鞋底最好是防滑的,而小孩子,就兴冲冲跑出家门居多。
除去部分跑的慢的立马被家长拎回去的,其余则如吹饱了气儿没捏住的气球,秃噜一声,就撒开丫子奔向‘游乐园’了。
堆雪人、打雪仗什么的,还有蹲雪坑边儿上过家家的,应有尽有。
这里有必要煞风景一下。
个人而言,对于下雪真是没啥好记忆,脸颊手指冻的通红那都是次要:某年堆雪人,刚搞好造型还没来得及欢呼呢,背后不知道谁推了一把,整个人跟雪人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自以为的艺术品没能好好欣赏一番不说,满嘴的雪……这件事告诉我们开心的时候嘴巴不要张的太大。
再某某某年,青葱时光,正搁操场上遛弯,安静不过五秒,一跟脑袋似大小的雪球侧面飞速袭来,抨击,整整一耳朵。
啧啧啧。
那么第二个,会想到什么呢?
估计说到这儿很多人都忘了之前说的啥了……恩,再来一遍有点唠叨。可以稍微前翻一下,也不太远。
变迁。
或者说,变化。
冬天到了,慢慢变冷了,小寒大寒等等节气挨个走一遍,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
想到幼苗时期曾跟奶奶一道儿逛花园,从这棵树是什么品种、开出何种形态颜色的花、一般可存活年份,挨个说上一遍。
走到哪儿,讲到哪儿。
那时候,真觉得奶奶是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了,便想着舌战群儒的诸葛先生侃侃而谈起来恐怕也差不离,对于十万个为什么的熊孩子从不敷衍,有问必答,往往,数年后想起来仍能得到验证。
哦,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
还要数蝉洞。
貌似是蝉吧还是什么物种,总之跟那个体型差不多的一类。
正赶上那种生物脱壳,地上,它事先打好的洞边总是有着各种蜕下来的壳,出于好奇,直接俩指头一捏,放在眼前端详。
具体是个什么模样难以形容,非要说的话就是跟个活的似的……(词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以及,
今儿个出去买东西看到了一个可爱的牌子。
原句是这样:“店内所售东西没有质量问题一律不退不换。”挺平常的是吧,但这句后面还有四个字。
“谢绝撒娇。”
当时便想,能写下这样字的人,应该也是个可爱的人。
且,文字转折之处棱角不显,笔墨分布均匀,字与字间距离统一,由此可见是个内敛且追求完美的人。
可惜没看着面相啥样。
不然可能后面还有一波面相分析……?
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