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老百姓们财迷。
穷极了的时候,啥事儿都干得出来,抓点蝗虫卖点钱又算啥?
紧接着,不但有人收购蝗虫,街上的小摊也开始卖了。
刚开始,顾客都是衙役假扮的。
可后来,有个胆儿大的老百姓尝了尝,觉得这玩意儿还真不错,于是消息就传开了。
跟传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
飞虾一下子就成了清风县的热门小吃!
渐渐地,吃“飞虾”的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连真正的小贩也加入了这个行当。
那些曾被季正洋请去品尝“飞虾”的乡贤能人们,每天都派人去买。
他们是真的爱吃呢,还是买回去埋了?
这事儿,嘿嘿,还真没人知道。
但老百姓可不管这些!
他们看到县令大人和权贵们都吃得津津有味,自然也跟着凑热闹。
再加上神医孙妙春都说了,“飞虾”是个宝,吃了能强身健体,还能治夜盲症。
这下子,“飞虾”风潮就像野火一样,从清风县蔓延到了整个岭南。
季正洋原本出五文钱收购活蝗虫,结果发现门庭冷落,只能把价格提到二十文一斤。
还来者不拒,多少都收,这样一来,外面的人都觉得蝗虫成了稀罕物。
他甚至还怂恿大当家,把蝗虫粉掺进军粮里,给将士们吃,说是富含蛋白质,能提升身体素质。
那些将士们一开始还不乐意。
可后来啊,要是饭里没有蝗虫粉,他们就不乐意吃饭,还找大当家抗议。
你说这事儿逗不逗?
就这样,“飞虾”风潮越演越烈。
一时间竟然到了“一虾”难求的地步。
就像后世一样,蝗虫都被吃到需要养殖了。
在大唐这种局面,还真是头一回上演呢。
看来咱们吃货国的威力,早在贞观年间就显现出来了!
这日,县衙内人声鼎沸,仿佛炸开了锅。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落在尘土飞扬的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焦渴与不安的气息。
一群老百姓挤在县衙门口,满脸愁容,个个像是被晒蔫了的茄子。
“县令大人,您可得出个主意救救咱们啊!”
一个老汉挤到前面,双手合十,就差没跪下了。
“是啊,大人,这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再不下雨,我们可怎么活啊!”
一个中年妇女抹着眼泪,声音都带着哭腔。
季正洋站在大堂之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生感慨:
在古代,老百姓种地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能混一个温饱,但若是遇见天灾,必将是饿殍遍地。
“大人,您连蝗虫之患都能解除,想必这干旱也有办法。”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崔知温见季正洋一脸沉思,赶紧凑到他耳边小声嘀咕:
“季大人,这干旱要是再持续下去,恐怕要出大事啊。老百姓们可都指着地里的庄稼吃饭呢。”
季正洋微微一笑,摇了摇手中折扇,说:
“不就是想让老天爷下雨吗?这有什么难的?”
话音刚落,现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