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太祖皇帝这才又宣布恢复科举,所以王大人说的这诏书,其实早就被太祖皇帝废掉了!”
“可就算如此,如果之后人人都能举荐为官,还要开科举选士做什么?”王文道。
石亨笑道:“凡事总有例外,在我大明,有一人也非科举出身,此人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在建文帝时,此人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成祖时期,此人又迁太子侍讲,辅佐仁宗皇帝,后又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最后此人历经五朝,与正统九年病逝,最后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诸位大人,应该都知道在下说的这个人是谁吧?”
石亨滔滔不绝的一席话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这倒不是众人不想反驳,而是石亨说的乃是事实不容反驳,再加上石亨说的这人,也确实历经了五朝,此人曾在内阁做辅臣四十余年,只首辅便当了二十一年,可以说现在的六部尚书皆有此人提携之恩,这让他们又该如何反驳?
别的不说,就说在场的这些六部尚书哪一个没有受过杨文贞的恩惠与提携,就算于谦又如何?于谦当年也是受到杨士奇的大力举荐这才有了今日之成就。
景泰皇帝脸色一喜,偷偷瞄了于谦一眼,只见这位当朝重臣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过言表过态,甚至是他所带领的兵部都未有一人表明态度,这不仅让景泰皇帝心中一宽。
“石将军说的极是,仁宣两朝,两位先帝在位的十余年中得三杨辅佐,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我大明国库甚是充盈,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足可比肩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而三杨之一的杨阁老,便非科举出身,诸位爱卿难道要为了区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要毁掉一个可以辅佐我大明的人才吗?”景泰皇帝长吁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
景泰皇帝说着,看了一眼文官之中一直站立不语的一人,说道:“杨阁老随已故去,但杨阁老之子,朕的尚宝丞尚在,几位爱卿这般说,可让朕怎么对得起杨道!”
杨道,乃是杨士奇的次子,杨道也非科举出身,却因杨士奇的缘故补缺了尚宝丞一职,几位老尚书不约而同的看了杨道一眼,皆觉得自己刚才所言有些绝对了。
诸位尚书皆暗暗吸了口气,皇上既然都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看来皇上对这个叫做杨定的深有好感,就算今日他们要阻拦杨定入朝,也不能这般的与皇帝硬碰。
“老臣不敢!皇上既然对杨定如此看中,不如就请杨定登入朝堂,让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老臣看一看被石大人力捧得这位才子,究竟有何本事!”胡濙以退为进的说道。
景泰帝点头道:“既然诸位大人要当场考教这个杨定,朕也不好多言,卫双,宣杨定觐见!”
“是!皇上!”
卫双暗暗擦了把汗,在这寒冬腊月,他的内衫不知何时已经湿透了,今日这场朝议当真了不得,六部尚书竟然有五人因为杨定的事情联起手来,最后若不是石将军抬出了杨阁老,那杨定入朝肯定没戏了!
杨定等在千步廊,最初的时候他还有些心烦意乱,渐渐地,杨定的心也已经平静了下来,为了今日,杨定已经准备了许久,可以说今日是他能否步入朝堂的唯一机会。
今日的朝会似乎特别长,直到杨定的肚子都有些咕咕叫的时候,这才见到卫双走了进来。
卫双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杨定一时间竟然没有从卫双的脸上看出些什么,等到卫双走近了,杨定这才笑道:“卫大人,你这是---?”
卫双抬眼看了看杨定,说道:“杨兄,皇上要见你,咱们路上说!”
杨定心中一紧,点头应是,于是两人一边走,卫双一边将朝堂上的争吵简单的对杨定说了一遍。
杨定听罢久久无语,六部尚书竟然有五部的尚书大人全都反对,这还真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卫大人,于尚书及其所在的兵部,是个什么态度?”
卫双惊讶的转头看了看杨定,说道:“看来杨兄还是对朝堂很了解的,这一点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于尚书及其所在的兵部倒是没有附议,杨兄要知道于尚书像来刚直,只要有看不过去的事情必定会畅所欲言,而我和石将军虽为武官,但却隶属兵部,受于尚书节制,这在以前可是没有过的事情,既然这一次力保杨兄的是我和石将军,想必于尚书也是想见一见杨兄的,所以兵部这才没有表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