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会,周扬就告辞了,今年也没有军训,开学还是3天后的事,所以倒也不急。
走到商学院办公室,赵先生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几人又一块往隔壁的京大走。
刚开学都忙,尤其这一批的新生还是正经考上来的,和之前的工农兵学员老生一比,可就成了香饽饽。
所以尽管京大和华清都抓了不少老生当壮丁,可大多数老师还是忙得手脚不沾地,当然这里边不包括秦老先生。
秦老先生的气色比起在周庄时候强了不少,周扬也放下心来,三位先生中,秦老先生最无欲无求,心态也最放得开,所以到了京大,反而真过上了好日子。
何先生和赵先生看起来大权在握,但其中的烦恼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也许这就是痛并快乐着。
其实说到礼节性的拜访,探望,国人的习俗自然免不了吃饭,仿佛到了饭局上什么难以开口的事都变得好商量了。
李佳特地把王爱红也喊来了,这么一来,大伙就往京大的小食堂走。
到底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大比起华清这样重视工科和基础实践的学校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就拿餐厅来说,京大的小食堂是华清拍马也赶不上的。
其实到了这一步,李佳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该问候的也都问候过了,至于今年高考的事,何先生没点明,只是说了一句早做准备。
吃完饭,大伙各忙各的,李佳也该回东北了,三位先生自然说不出来挽留的话,再说家里老天太还惦记着儿媳妇和孙女,周扬也不敢惹老太太不高兴。
只有王爱红说了一句:“婶子,来一趟京大不逛逛实在可惜了。”
李佳说道:“要说风景,京大可没有三娃子的华清园好看,不过这时节整个京城都光秃秃的,没啥可逛的。”
想想也是,李佳当初的江南师范学院地处长江以南,四季如春,那才真叫个风景如画,到了粗犷的北方大学,也难怪人家瞧不上。
两人把李佳和小妹送到火车站,周扬心里就开始抽抽了,这一走,就是半年,等再回东北,也不知道小妹还记不记得自己,他可不敢高估两周岁小孩的记性。
李佳说:“你放心,等到了庄子,我天天在静姝耳朵边提你,啥时候把静姝提烦了,啥时候拉倒。”
一句玩笑话,多多少少也冲散了点离愁别绪。
李佳又嘱咐王爱红:“还没出冬天,气温可不高,不兴耍派头再冻着,有事找老师,再不行找何叔和秦叔,出门在外可得留个心眼儿,不能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
她也不说有事找三娃子,反正三娃子肯定是经常要去看何先生和秦先生,有些事何先生知道了就是三娃子知道了。
之后又嘱咐周扬:“虽然老话说男孩子出门在外要多历练,可别真以为吃亏是福那套是对的,这种福气让别人享受去,你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自己手里的钱不用省着,不够给我发电报,要是食堂吃不好吃不饱就机灵点,到外边自己吃点好的。
记得多往家里写信,我看学校斜对过就有个照相馆,勤往家里寄照片,要是四丫头真把你忘了,到时候有你哭的。”
絮絮叨叨交代了一大堆,眼瞅着站台上的乘务员都开始催了,周扬才把李佳送上火车。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