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个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小伙子蓝光才15岁出头。
他就是前面说的故事里的男主人,初中刚毕业就只身到外面去打工。
初次来到大城市里,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好在认得点字,可以阅读招工广告。
就这样他背着两条破棉絮和几个干瘪的饼子,到处找活干。
饿了就咬几口饼子,渴了就找个厕所,扭开水龙头接点水喝。天黑了,就找个空旷的空地铺上棉絮倒头就睡。
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干,不容易找到活,只能给人当当小工,干些出力气的活。
就这样干一天是一天,碰了无数壁,也吃了不少苦头。
后来一次在工地上做小工时,遇到一个好心的工匠看他老实愿意带着他一起干。
他就跟着做了他徒弟,学了点砌墙的本事,在建筑工队干活,慢慢的从勉强糊口到稍有结余了。
再经过几年的技术打磨,砌墙技术已经十分熟练了,比他师傅技术还好,工钱也慢慢涨起来了。
这时他选择余地也多起来了,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即便如此,他依然一门心思地跟着自己的师傅干,拿着比师傅低一点的工钱。
他从不抱怨,每天埋头苦干。
这样的好日子,约莫过了五六年光景。
到了他25岁的年纪,就回家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娶了邻村的一位姑娘为妻。
村里人多不识字,偶尔认得几个字也是只上过小学,特别是女孩子识字的尤其少。
难得的是给蓝光介绍的这位姑娘叫孙谷兰。她上过两年小学,也识得一些字。
人长得也还可以,不仅老实,还特别能干。就是年龄大,不过配蓝光正好。
蓝光家一听说就特别满意。
村里娶媳妇就是要娶那种能吃苦,能干活的。识不识字的没有人在意。
按理说这姑娘条件这样应该可以找更好的人家的。
无奈她家里穷,又还有两个兄长都还未娶妻,她就被耽误了。
村里要娶媳妇就得出聘礼,两个媳妇要的就更多。
家里一时拿不出钱,就想到将女儿许配给聘礼给的多的人家,这样儿子的婚事就有着落了。
就这样一直拖,拖到姑娘都20岁了,还在等,这不,终于等来了蓝光。
在农村里大家都以种地为生。
一年到头种的粮食除了自家吃还得缴税,剩下的也换不了几个钱。
而外出打工的蓝光就不一样了,拿的都是现成的钱。因而就成就了这门亲事。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出去打工的。
外出打工不仅辛苦还很没保障,除了家里子女多实在没办法的,村里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