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粮拿出二十两银子,准备盖上两间青砖大瓦房。等以后手头宽裕了,再给自己的老父亲,推倒旧房子换上更加牢固的砖瓦房。
至于大哥的房子,孙有粮又不傻,出差回来有时候会给侄子侄女,买点吃喝或者小礼物,但更多的就不要想了。
毕竟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还有父亲当初的鼓励和支持。回报、也是回报养育自己的老父亲,从来还没有听说回报自己大哥的说法。
他可是见多了很多,升米恩斗米仇的例子。哪些人和事,哪一个不是闹的家宅不安,兄弟或父子反目的。虽然自己的大哥,不一定会是故事里那样的人。
但有些事还是要提早防范的,再好的情感也不能肆意的挥霍。别说自己从小就出门在外,离家多年和大哥的兄弟情,也并没有那么深厚。
现在的孙富贵,走在村里的路上,无论是神态还是面部表情,都显得特别神采飞扬,脸上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笑个不停。
村里的老伙计,也多是恭喜和奉承为多,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说话酸里酸气的。但这些孙老头根本不放在眼里,他现在是家有喜事,万事莫愁啊!
院子对一米多高的土胚围拢着,墙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站在院子中向南看,靠着南墙是孙家的厨房,一个木头和稻草、泥巴搭建出来的草棚。
如今院子里正在建造西厢房,空中尘土飞扬,这样的环境、下厨房是没办法用。蔡大嫂只好把做饭的炊具移到了院门外,在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临时的灶台。
院门外一溜的平地,不远的地方就是村子里的晒谷场。晒场的东北角有三大间石头垒砌的平房,北边还有两间住人的屋子。
这里有磨面的磨坊,豆腐坊和骡子圈。村里喂养了两头公用的牲口,一头是耕地用的牛,一头是拉磨拉车的青螺子。
喂养牲口的是村里的刘大爷,他早年也曾娶妻生子,但命运不济、妻子早亡,男丁也在四岁那年不幸夭折。成为孤家寡人后,刘大爷也没有再次成家。就这样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后来王成业就让他来照看村里的牲口了。
一个月150个大钱的收入,让刘大爷也多少有些进项。更何况他本就是养牲口的好手,会驾车、学过简单的木匠活儿,也能动手修修车。
十枚铜钱可以买来一升栗米,高粱是八纹一升,也就是现在的一斤五两的重量。一个大钱可以买一个烧饼,馒头可以买三个,素馅的包子两个。一百五十枚铜钱,对于刘大爷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
秋收农忙后,孙家决定开始动土盖房了。孙有粮和孙父商议后,在用人方面就不麻烦亲朋好友了,一日三餐也不管了,直接用钱解决,既方便又快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