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惠施突然一步跨出:“禀大王,上大夫陈轸早已经在变法之初,就将府上所有田产、财物、奴仆等一应事物尽数上呈,只因还未比对清查,故而臣不曾呈给大王过目。”
这一唱一和间,石渊的心瞬间就凉了。
原本还想着最后拉陈轸下水,可石渊根本没想到,陈轸竟然上了惠施的船。
即便是太子申,也是突然中断了脑海中的思索,满含兴致的在陈轸跟惠施二人之间打量了起来。
与此同时,原本安静的朝堂议论声四起,有为陈轸开脱的声音。
指责石渊无端牵扯其人,无端在这朝堂上生事的卿家更是比比皆是。
“看到没,上大夫陈轸这些年来觊觎相位已久,上次抓住了机会却被太子给打破了局面。今日在这朝堂上,其和相国竟然站在了一起。”年老力衰,一向不怎么说话的安大夫揉了揉双眼,凑近了身边的刘大夫。
“安大夫想说什么?陈大夫和惠相国私下里达成了什么协议?”刘大夫猛眨几下眼睛道。
下一刻,安大夫有些恨这烂泥扶不上墙了。
抖了抖宽大的衣袖,认真分析起来:“刘大夫且想想看,如此一来,阻碍变法的石渊上卿倒下来了。陈大夫或许真如石渊说的那般,可现在已经开脱了。惠相国也有了变法上的功绩。二人看似和好,又何尝不是共度难关?”
“刘大夫仔细想想,这最终受益的之人,会是谁呢?”安大夫一边说着,暗中伸出一指,所指之人正是太子申。
“安大夫是说,太子?”刘大夫面露狐疑。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安大夫见刘大夫似乎还没能明悟,继续提点道:“再往深了想想看,一直维护变法的是何人?是太子。”
“上大夫陈轸此举看似是保全自身,可转念想想,是否也算支持了此番变法?若不然,仅凭石渊这将死之人的一面之词,何须将府中所有田产等,上呈给相国府查办?”
刘大夫这才恍然大悟的连连点头。
看到这一幕,安大夫无趣的笑了:“怪不得尔这些年还是一个下大夫,连朝中风云变幻都摸不着。局势已然如此明朗,刘大夫可莫要再看错了风向。”
被人如此一说,刘大夫当即不高兴了,“安大夫还不是一样,入朝堂十一载,也不过是个中大夫。”
“吾老矣!有口饭吃便是好。就不跟尔等这些后生争功抢利了。难得今日有心提点一下年轻人,尔还不高兴了?”安大夫捋着胡须,笑的滑稽。
“石渊,尔还有何话说。”主位上,魏惠王突然怒道。
从未料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的石渊,慌张转头,将目光看向了太子申。
却见太子申正神游九霄的思索着什么。
环顾四周,此时的石渊发现,根本没有任何人肯帮自己说话。
好一会之后,魏惠王抬头对着门外喊道:“来呀,将石渊拉去闹市车裂。往后再有祸国殃民者,一律严惩。”
两个兵卫应声而入。
太子申被魏惠王那声音突然惊醒,略微思忖后,拱手道:“父王,依儿臣之见,还是将石渊囚于车,前往锺邑各地示众三日,再当众处罚,如此方能安定民心。”
“大王。”陈轸跟着站出拱手,附和道:“陈轸以为,太子所言极是。”
“臣以为,太子和陈大夫说的在理。”那被安大夫点醒的刘大夫,出乎意料的站出。
这刘大夫在朝中的身份卑微,一向又不懂看朝中风云变幻。
此时突然站出来,虽然看上去像是出来搞笑的,可却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一时间,朝中众卿家纷纷转动头脑疯狂的思索,接二连三的附和声,彻底充斥了整个朝堂。
“大王。臣惠施,也赞成太子的想法。”
惠施感受到局面已经彻底的明朗,不失时宜的表明自己的立场,朗声说道:“石渊本为朝中上卿,又身兼锺邑令。若石渊当众伏法,也可让百姓都看到,即便是朝中的上卿犯了法,也难逃惩罚。如此,亦可彰显往后新法的威严,好在新法定下之时,让百姓都遵从法令。”
面对着众口一词,魏惠王欣慰的点了点,笑道:“此番多亏了太子,否则这石渊在锺邑装神弄鬼,到差点让寡人错怪了相国。石渊罪大恶极,理应有如此惩罚。寡人便准太子所请。”
“谢大王。”这一句是一众卿家齐声。
太子申虽然也装模作样的躬身拱手,可心中却是暗自里松了口气:‘这惠施,总算是摆正了位置!’
朝中没有了争执,已然是魏惠王喜欢看到的场面,当然,这更是太子申心中所想。
现在的魏国朝堂基本上都是看惠施、陈轸以及朱威,至于军中的那些人,若庞涓还在时,军中的严缓尚还有些话语权,如今几番兵败,若非太子申换了灵魂,魏惠王定然是对军中诸将失了信任。
……
退朝之后,严缓凑到了太子申的身边:“今日这朝会真是爽快,看那惠施安稳的模样,想来日后定然老实了。”
行走间,太子申笑了笑没有回话。
一直到了马车前太子申才停下脚步问道:“购置军中所需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这……”严缓拘谨道:“昨日才跟一些商贾谈妥,但还有一些物什没有来得及准备呢!本以为太子破案会到期限至,谁想这才第四日,您就在朝堂上公布了所有案情。”
“若真让石渊拖上个七日,岂不让有心之人得意?”太子申随口说了句,便转而吩咐道:“去忙军中的事吧,回去后跟全旭说一声,带着石渊巡游的事情,由其配合公孙衍去办。”
“诺。”严缓应下,二人便各自上了车马。
……
秦国,都城咸阳。
密集的雪粒落在屋檐,发出沙沙声响。
秦孝公的书房中,大良造公孙鞅恭敬的拱手道:“若魏国变法不成,则国内必有慌乱,趁机出兵必有所获。若成,则国力大增,届时出兵恐晚矣!故而,鞅以为应尽早出兵,再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