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月之后,已经是进入新的一年。
朝堂上,惠施在太子申的建议下,对整个魏国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总结。
其中有关税收、国库存粮增加的事情,都让魏惠王喜笑颜开。
不过除了新成立的司物之外,太子申并未着急提出在朝堂上对官进行彻底的改动。
因为其心中清楚,在没有彻底掌权之前,还不能将朝堂上这些人得罪的太多。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国邯郸。
一场大雪将大地上的一切都换了妆容,虽寒,可这并不能阻挡百姓在白日里的各种活动。
城中道路上的积雪被早起的百姓拿着各种工具清扫,尽管此时小雪依旧。
城门处大多是拉运积雪的人力车在进进出出的忙碌。
在这商贾流动都减少的冬季,一支高举秦字旌旗,由公孙鞅为首的使赵队伍,成为了守城将士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次出使赵国的举动,秦国朝堂上出现了变法之后,少有的争执。
使赵是为了结盟伐魏,而要想说服赵侯,就必须准备一定的珠宝财物。
一番准备再加上从咸阳到邯郸的行程,也就耽搁将近两月的时间。
而在两个月上,秦国朝堂上持反对意见的卿家主要以不合时宜为由。
秦国在变法之后采用耕战的策略,而眼下开春在即,百姓需要耕种。
如果在这种时候和赵国达成协议攻魏,看上去是明显不合时宜。
当然,朝堂上对争论一直都是和表面。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却是私底下的各种会谈。
很明显,公孙鞅在私下里说服了秦孝公,理由是秦国在十多年来励精图治,国库充足。
如果开战,秦国的国库足以支撑起耕田里少种的粮食。
反观魏国却是连年征战,哪怕是征伐的收益微乎其微,魏国也是在三五内重整旗鼓,展开下一次的对外征伐。
而上次伐韩又一次被齐国打乱之后,魏国还未来得及休整,国库定然空虚。
如果真要在务农的季节里发兵,被战争影响最大的也一定是魏国。
如果能成功占据河西之地,那就是七百里良田的并入。
总之,在一番全方位的分析,在加上公孙鞅总是以拿下河西之后会对秦国有什么重大影响等话,在秦孝公的心中画出了足够大的‘饼’。
最终也成功让秦孝公下定决心,在魏国新一轮变法取得成效之前,再次发兵攻魏。前提却是让赵侯也同意出兵。
实际上公孙鞅所言也的确在理,魏国就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奢华宫殿,只不过四面的窗都是坏的,一直被寒冷所侵蚀。
带着自己一生的抱负,公孙鞅透过车窗,感受着马车驶过高耸的城门。
时任赵侯名为赵语,乃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赵雍之父,被后人称赵肃侯。
赵肃侯的一生也可谓是连年征战,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在魏国进入衰落之后,赵肃侯统治下下的赵国一跃成为了三晋之最。
次日晨起。
公孙鞅着人带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