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在山中闲散游荡,平日只是去伐些子枯藤,老树,逢集赶虚,挑到昌邑,换些米粮。
话说季禺进山,逢藤开路,跳溪跃涧,渴了寻些溪水,疲了嚼点嫩草芯儿。走走停停,约莫走了半个时辰。
即到了坎龙山深处,在往前即是一片松树林名叫贯松山,往左即是枯松涧,往右即是石笋山。
也就不在往前,随即转转悠悠,左望右看,即望松,桦,枣,椿,槐,乃是坎龙山中老树高,稀木异树百种多。
上看下看,看的是石旁,树下,瞧的是芝,乌,葛,老黄精,这是贯松林下瑞草奇,仙药奇葩长年长。
虽是伐枯树,但季禺也兼职采药人,以前也有几次好运,采到灵芝,何首乌,好生捞了几把外快。
不多时望见一棵水捅粗老桦树,疾步走进,抡起斧头,挨着地,着根便砍。
只听“碰,碰,碰碰…”寂静山林响斧声,多年伐树,如庖丁解牛。
只一会儿这水捅粗大桦树,根断枝摇,横向而倒,声振如雷鸣,响彻云霄。划断了周围树枝,压倒了一片茅草。
手脚并用,身形灵活,剃下桦树枝丫,把这些丫丫杈杈削截整齐,码在一旁,用葛麻藤困了两小捆,这是小柴。
把粗的主杆也剁丈许长的三截儿,又砍了几根毛竹。
破开使斧子削成青蔑条,把几根蔑条打旋绕成一股挽子,各在主杆一头缚住,大把葛麻藤绕住挽子,余出丈许,这个是套在身上拖拽的。
待做完这些,过了个把时辰,日头升空,照破万千云霭,早到了晌午时分。
季禺先折了根胳膊粗的荔枝树当扁,串两捆柴薪,担在肩上,摇摇晃晃下了山去。
砍得这些柴薪,明日能到城里送与贵人府中,一担两捆小柴三个青蚨,三段大的拖回去劈开,也能在得个三担柴,大的批成胳膊宽,三尺长一捆,五个青蚨一担。
下山途中心中高心,季禺哼哼唱唱,一回儿哼着本地民谣俚语,走几步又唱着摇滚歌曲。哼哼唧唧歌声振林越。
疾步如飞,不多时走出林子,只见前方,方圆数里一片平坦,两丈宽的小河曲折蜿蜒,两边良田阡陌数百亩。
田地里青苗整整齐齐,稻苗犹如军阵,其间又有几尾鲫鱼游荡荡,阡陌旁柳树成荫,道中几个小儿垂双鬓,丫丫叉叉,打打闹闹。
泥墙房子芦苇顶,俱是篱笆院子,东一座西一座十几户人家,正值晌午,农人归家,孩童玩耍,户户炊烟起,家家洗菜,蒸饭坐灶堂。
季禺顺着三尺小道直行,一路上,逢老的叫叔伯姨娘,同龄的唤声阿兄,阿姊。
走过折溪里打谷场,几个小童,跑着跳着过来耍坏扮丑,嘻嘻哈哈的叫道“折溪光棍郎,阿禺打柴草,贪闲爱懒乱游逛,还想找个大姑娘,大姑娘不嫁他,说他是个老豺狼…”
“好小子,还还敢编排你禺叔叔,我看你们几个小鬼是想讨打!莫走,看我不弹你的小牛子,”季禺佯怒,把柴往地上一跺,撸起袖子做势要打。
“哈哈哈,溜了,溜了,你来撵我呀!…”孩童中长的最高孩子王昆氏阿节一摸双鬓,光着腚,转身就跑,边跑边喊着同伴拉上最小的华氏阿荃“赶紧跑,拉着点鼻涕虫,别让禺叔逮着了。”
看着一群小鬼头转眼间溜得没影了,季禺笑着摇摇头挑起柴,往自家院里走去。
话说在此世,男子便十四岁算成人了,女子十三岁算成人了,人们成家的都极早,往往男不过十六七就成婚,女子十四五就嫁人。
季禺爹娘走得早,从小与他大两岁的哥哥想依为命,他大兄伯苍都十九岁才与黄家小琴结亲。
转眼四年,季禺都二十有一了,也没得着落,兄长伯苍,与嫂嫂也给他保过媒。
只因季禺最爱闲游,不务正事,也没个手艺,只靠砍樵,自身温饱尚难,还要兄嫂接济,那里还能养个家。
季禺对此也没甚感觉,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无拖累管束,自在逍遥,管他怎的。
只是这些想法与礼不合,却不好宣之于口,此世上至王公,下到黎庶,自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以来,皆以温饱与传宗接代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