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这个名字算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
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
其中《京师大学堂章程》提到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了“戊戌变法”的初衷。
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即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奉命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以上是曾经在高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因为我当时学的是理科,这些东西都是当故事听的,听了也就忘了。
要不是这次来参观北大,或许这些资料我都不会去查,那些历史更不会去了解。
虽然是寥寥数语,但是就“屡遭摧残”四个字都能让我心生悲哀,一所国内的最高学府,竟然会被外国人多番抢夺,一是可见其价值所在,二是可见当时国力衰弱和当权的无能。
用今天的眼光看,在历史的洪流中,北京大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它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一代代杰出人才的成长。
未来北大之时,我就深知自己此生再没有可能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但我仍然怀揣着对这所伟大学府的敬仰和憧憬。
而这次离开北京前的参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个敬仰。同样的,我也在北京大学的门口留了影,我在自己大学门前都没拍过照片。
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我上的大学比较清楚,我就算毕业了,也是想去就去,离家太近了,毕竟,坐公交车,也不过就一块钱。
而北大,这所积淀着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圣地,我肯定很难再来,哪怕是旅游,哪怕是参观。
我当然知道这里曾经是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伟人的教导学生之地,他们在这里探索真理、启迪思想,最终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文化领袖。我感慨着他们二十几岁便成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辉煌历程,那该是多么的才华横溢、人杰地灵啊!
而我想到自己几年以后,二十好几,工作嘛,估计不外乎采油工人、钻井工人那一类的,跟这些思想前卫、抱负远大、能力卓绝的前辈相比,真是汗颜无比啊!
人和人实在不能比,这跟时代无关,我很清楚,就算自己穿越回民国,恐怕也是一个流民,甚至连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