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的小升初考试,哈林的成绩没有明显进步,名次甚至还后退不少。反倒是连舟,虽然仍旧是第二名,但总分和文卓的差距缩小不少。
文卓这次统考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是双百分,连舟语文98分、数学99分,全班排名第二。
戴玲能深切地感受到补课带来的效果,而且连舟虽然嘴巴上反感补课,但每次去上课时,不管是听课还是记笔记,那都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而且一旦有了难题,他最喜欢的就是拿去找文卓一起讨论。
而且他也毫不吝啬地将课外班资料和笔记分享给了文卓,还把英语磁带借给他磨耳朵。
1994年,大家已经开始流行用随声听来学英语了,偶尔还可以听广播。
连舟于是大方地将家里多余的录音机长期地借给了文卓。在学习这条道路上,小哥俩一直互帮互助。
杨天空意外地考得很好,语文九十二分,数学九十三分,在班里排名第七。
杜丹和杨光考得不尽如人意,但两门都上了八十。
子弟小学升学有一点好,就是不用愁填志愿,所有人统一升入星钢厂子弟中学。
家里有门路的孩子,往往小升初时会选择外面更好的重点初中。
戴玲也就这件事和连国安、连舟父子俩商量过,觉得不如趁此机会将连舟送到东塘的雅礼中学读书,只是每天上下学需要搭公交,路上会耽误点功夫。
但连舟不肯,说是舍不得小伙伴们,而且一个人去外面的学校读书不习惯。
连国安见状也劝道:“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进了初中本身读书就累,要是转去雅礼中学,光路上来回的时间就得一个半小时,有这功夫让孩子多睡一会不好么?而且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年,要是遇上刮风下雨下雪,路上堵车,多不方便呐!”
就这样,戴玲给连舟转学的心思就搁置了,不过她叮嘱儿子,说:“妈妈也觉得,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你看文卓,他什么补习班没上,成绩照样比你强。你要留在星钢厂中学读书,妈妈依你,不过一定要认真!”
“行!”连舟高兴地点头。
拿过通知单后,连舟就骑着老爸给买的二十六寸永久自行车穿行在星钢厂宿舍的大道上。
在宿舍侧门通往篮球场有一条带楼梯的斜坡,被星钢厂人称为“大下坡”。
连舟骑了一段时间车后,技术相当溜了,便开始骑车从斜坡上冲下。
有时杨天空会坐在他车后座上,每次连舟骑车冲下楼梯坡时,一阶阶的楼梯就会颠得两人上下牙齿打颤。
天空每次都会害怕得抱住连舟的腰,同时吓得紧闭眼睛大叫一声:“救命——”
连舟则哈哈大笑不止。
后来,哈林也买了自行车,是国产新出的捷安特牌,款式更时尚,价格也更贵。
流线型的车身,和电视机里那种自行车比赛的专用车一样。
再后来,杜丹也买了一辆凤凰牌的二十四寸女式自行车。她因为身体胖,学了很久都没能学会。
杨天空和她一起玩时,倒是先学会了骑车。
杨光也借连舟的自行车学会了骑车,每天都心痒难耐,于是和姐姐一起央求母亲给他们买自行车。
也不敢要求什么牌子货,只要能骑就行。
明玉兰闻言,思索良久,再度确认:“是不是能骑就行?”
“嗯嗯!”姐弟俩用力地点头。
翌日,明玉兰下班时,推回家一辆锈迹斑斑的深红色女款自行车。
“你们不是说不要牌子货么?这还是永久名牌呢,跟连舟那辆一样。”明玉兰兴奋地擦拭着额上的汗珠。
她不会骑车,这车子完全是推回来的。
不过即便她会骑,这车也骑不了,链条、轮子全生锈了。
龙凤胎一愣,呆滞的眼神里写满了生无可恋。
良久,杨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