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日历,刚过了“惊蛰”。南方到处是嫩嫩绿绿的小草,苦楝树淡紫色的花儿缀满枝头;港湾中学旧时的飞燕,又飞回来了。这些可爱的黑色精灵,在低空愉悦地飞翔着,突然又得意地停在电线杆上、窗台上,叽叽喳喳地欢叫个不停,寂静的校园庭院,便也平添了几份生趣热闹。夜晚的风儿,变得温和了,白天的阳光,也增添了力量。春耕热闹起来了,水田里的水白亮亮的,田野里到处可听到一片拉犁的吆喝。埋在泥土里、蛰居在小洞里的小虫们,也嗅到温暖清香的气息,活跃起来了。沉静的大地,便因了地上的花花草草小虫飞鸟,突然热闹起来——就是人的心,也蠢蠢的欲动,无端的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期望。
是十天前与梦园的谈话种下了情种,或许受了春意的怂恿?数天来,陈渐总是不由端的激动兴奋,转瞬又郁郁的不乐,种子要钻出地面,却被壳儿裹住。苏杰如内心留存的梦,又似水里白杨的倒影,一有空闲,便闪现出来,扰乱着他的清幽。爱情在口头上说得容易,但当事人真要实施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他简直不知如何迈出他的第一步。想起那天在海上画舫,由于他控制不住对苏杰的夸赞,梦园把他与苏杰已想成理所当然中的一对了,这真让他感到惭愧。如果梦园知道他此时的懦弱,也许会取笑了吧。
这个星期天的早晨,他一早就被燕子的欢叫声吵醒了,在床上辗转反则,嗔怪地望着窗外电线上跳跃的朋友,有所盼望地胡思乱想着。窗口撒满了明澈的阳光,但除了燕语,校园是异常的沉寂,一切都在上帝的休息日里沉寂着。他爱这静,这明亮的阳光,这徐徐吹拂着的春风,但静静的享受一阵子后,他又不满足了,一个急促的思想,便拉他立刻翻身起床。
在清静的校园里,漫无目的地游荡着,走走停停,察看抽着新叶的梧榆与细叶榕,跟踪那对在半空中轻舞的小燕子,不觉来到苏杰宿舍边。苏杰不在学校,他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按捺不了自己的幻想。
在苏杰宿舍前面,有一棵很大的菠萝蜜树,树上挂着好些陈年的旧叶,有几片转黄的叶子正飘然落地,如大黄蝶在飞舞。这颗树好像在依老卖老,故意违反植物学上的规律,枝丫上长出嫩叶的地方,竟也挂着拳头大小的果实。陈渐迎着老菠萝蜜树走去,装作是被记载着它的岁月的沧桑与它表现出年青的生命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貌所吸引。其实,他只不过是藉此走近苏杰的宿舍。纯属意外,苏杰的门竟开着!他兴奋得心跳起来,却胆怯地放慢了脚步。面对那扇开启着的门,他站立了,情不自禁地往里瞧。门表示欲望——钱钟书先生说的——他的欲望不是邪恶的,还很美,也很羞涩,像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还不习惯热烈的阳光的照射。
苏杰的面前放着素描速写本子,背对着门口向窗外凝望。她在沉思的静观中微笑,又忽然在画纸上飞笔。她的一颦一笑一抬头一府首,都落在陈渐的眼里了,她沉迷于窗外的世界,全然不知自己又成为陈渐沉迷的世界。陈渐心满意足的同时又心惊肉跳,像是在偷看禁品,怕别人撞见,更怕苏杰转过头来发现他的存在,思量了一下,他于是状起胆,稍为提高了声音,说:“早上好,画家。”
苏杰显然是吓着了,但马上镇定下来,微笑着请陈渐进去。
“怎么,你竟发明了从窗口里绘画?”陈渐边走进来边笑着说,为的是把拘束感排除掉。
“你们的钱钟书先生说过,春天是应该镶在窗子里看的一一我这不是在作画,是在观赏春天。”苏杰同样是微笑着。
“噢,原来你是把外面的春景当成一幅画了。窗框子就是画框,真有意思。但你只知道钱钟书的观点,却不知我们的另一位大师……”陈渐说着,笑了起来,苏杰也笑了。
“是谁呀?”苏杰催促着。
“贾平凹。他的见解可精辟呢。他说盆景于大自然逊色多了。你从这个窗口看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小点,是盆景,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是遗憾的事么?”
“我不是画家,但同意你的看法——哦,不,当然是贾平凹的观点。”苏杰边说着边笑了,陈渐也笑了。
但这个顺口的轻松话题,急刹车式结束后,他们便不知该谈什么了。屋子里充满了春天粘糊糊的气息,几乎身处令人窒息的地下室。陈渐迅速地打量了一下苏杰的屋子,简简单单的,几乎没有什么摆设,整洁到一无所有。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定是名家手笔,因为用很精美的镜框嵌着。他又把眼光停在苏杰面前的本子上,她的速写正是窗外的春景:短短浅浅的小草,飞燕低翔,空中几处淡淡的流云。
“你把春天都引入你的屋子里了。”他微笑着,努力挤出这句话舒缓空气。
“那好呀,我希望你在这里能得到春天般的温暖。”苏杰顺口答道。意识到这话也许过于暧昧,未免会引起陈渐的误解,立刻飞红了脸。陈渐望着她只是笑,表示明白她,不用再作任何解释,苏杰很是感激,并请他坐下说话。
“这幅画很美,很古雅,我就喜欢这种画。”陈渐指着其中的三仕女吹箫图说。
“这是陈逸飞的画,他在当前中国画界很有名气。他的画很有特点,就是与音乐有关的一系列作品,譬如箫、琵琶、古琴、笛等。”
“这给画面增添了音乐感,使画更诗意更具古韵美。这真是一种创新,浪漫又典雅。他的画看起来像国画,却又像油画,究竟是什么画?对画,我是一窍不通的。”
“这正是你很通。”苏杰赞扬道,“他的这些画,是油画,却又不是纯正的油画,是综合了中西技法的油画,在画里面,我们可以感到中国画的韵味,或者可以说,他的画,形取西方,神留中国,正像他选取的题材,在技法上也是一种创新,所以他的画很受欢迎。”
陈渐点头,指着《托缶女郎》,“这幅画在别的地方好像见过,眼熟得很。”
“是呀,入今年挂的历中的。这是画界相当有名气的叫钟楚俞的老派画家的作品。这位钟先生的一幅画,要卖好几十万呢。”
“你懂得真多,不仅懂画,每幅画的来历及画作者都知道。”陈渐毫不掩饰自己的仰慕。
“我是学画的嘛。正如你们学文的,鲁迅、苏轼、高尔基的典故,知道的比我们多了去了。”
“不,在文学上,你一点也不比我们差,我总觉得是我望尘莫及的呢。”陈渐很认真的态度。他想了一下,又说:“说件有趣一一或许是无知的事一一给你听。我们学校A老师作了篇文章上了报,很惹大家的羡慕。但王筱老师就在大家的赞许声中忽然说道:‘我要扫大家的兴了,中国第一长滩一一……岛。破折号这样用,行吗?’但大家就是迷信铅印的东西,以为王老师的疑问是可笑的。有位语文老师站起来指责她:‘你是英语老师,人家是语文老师,论文字功夫,你有发言权吗?’一一我听了只觉得自己脸上发热,为自己为这位语文老师,也为整个语文界。记得我当时只说了一句:‘石评梅是体育老师,但她写的散文非常优美感人,已引为现代散文中的典范。”
苏杰点点头:“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呀,盛名一时的《山坳里的中国》,就是一理科生写的,郁达夫去日本学的原是商业管理。一般的语文老师,学的只是语文知识,真正的文学素养,是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养成的。”
“可是一些人,硬是把文学素养绑在‘语文基础知识’上。肤浅得很呐。”
这样的谈着,他们便又觉亲近了许多,拘束感不知不觉消散了。陈渐胆敢细细地溜览苏杰书桌上的画品一一画笔、画稿、颜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