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呆。
“店家,要不要帮你报官?”李祯问。
“报官?为什么要报官?”
“他不是抢了你的线吗?”
“咳”,店主失笑摇头,“你不知道,他家里穷,没什么钱,但是他也不让我吃亏,他有空就会来帮我做事,我那是逗他玩。”
周围的人笑道:“老李,你消息过时了。他最近日子好过些了,听说朝廷发布了什么政令,可以从朝廷那借钱,然后慢慢还。他就从朝廷借了钱,把借的王老爷家的钱都还了,然后再慢慢还朝廷的钱。”
低息贷款?李祯一下子想到了这个,也明白为什么说那个人日子好过多了。
李祯向他们告辞,又继续看看别的地方。
王忠道:“皇上,为什么他借朝廷的钱还了王老爷的钱,日子就好过多了?不都是借钱吗?”
李祯道:“借钱是有利息的,民间的私人借贷利息通常很高,朝廷的是为了惠民,利息自然低,他要还朝廷的钱就会少还不少利息。”
这一点也不复杂,王忠只是暂时没反应过来,李祯一说他就懂了,就是占朝廷的便宜嘛。
既然遇到了利息这一回事,李祯就想到了金融体系。他深知金融体系对国家的影响,哪怕不能完全建立起来,也要先搭个框架,做个计划。
这就又涉及到精通金融的人,高龚变法是没问题,但他对金融也不精通,帮不了什么忙。大概率还需要依靠国子监,先定个目标吧。
“王忠,你回头跟国子监说一声,将算数加入科考。”
一步步来吧,管理国家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后代能接着自己的想法做下去。教育是重中之重啊。
回去后,李祯就召开了政事堂会议,决定注重教育,而且不仅局限在某一个学科,而是要百花齐放,增加各个领域的人才。
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百家争鸣的时候,现在只不过是复苏而已。反正皇帝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现在只是要重现百家争鸣的情景而已。好,可以,没问题。
没涉及到利益之争,大家都很爽快,当然不爽快也没办法,谁知道你不同意,皇帝会不会祭出锦衣卫。
事情很轻松地通过了,李祯很庆幸这时候还没人陷入对儒家疯狂崇拜的阶段,否则肯定会有人以死明志,除了儒家,不要别的家!
虽然李祯不怕杀人,但能少杀人总是好的,毕竟杀人只是一种威慑手段,而不能成为主要方法。
30年后,李祯正在自己跟自己下棋,一个穿着龙袍的人走进来行礼道:“父皇。”
“啊,皇儿啊,你不去处理朝政,到我这来干什么?”
新皇脸一僵,别人家的父皇都巴不得抓着权利不放手,怎么自己家的父皇就恨不得朝政理他远远的呢!况且宁国在父皇手上发展得这么好,又不是皇祖父那时候,内忧外患,稍不注意就可能亡国了。
“父皇,你的老臣我搞不定啊,你帮帮我。”新皇哀嚎道。
周皓这个死老头,天天盯着朕,不是书朕这错,就是那错,最后还总要加一句,上皇那时候怎么怎么样,让新皇时刻活在自己父皇的阴影里。
李祯哈哈大笑,幸灾乐祸道:“现在你是皇帝,我可不是。”
皇帝撇撇嘴,向李祯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虽然自己是皇帝,也是父皇明正言顺传位的,可父皇留下的那些肱骨之臣,每每总有一堆大道理等着朕。
李祯道:“你可知朕退位后为何给你留了一堆老臣?”
皇帝道:“我知道父皇是怕我年轻,想让他们辅佐我。”
“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你要知道该平衡你的想法,跟他们的想法。他们可能思想跟不上你,但他们会确保你的想法实现的过程中的安全。治理国家不是玩游戏,皇帝的一次错误可能会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谨慎至关重要。”
皇帝脸色一肃,他从来没想到过这一点,对他们这一点年轻亲人来说,父母的思想都是腐朽的,落后的,国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一定能越来越好。
所以被掣肘的皇帝虽然没有像别人猜测的那样,觉得是太上皇放不下手上的权利,但也确实对那些大臣很恼怒,觉得他们愧对上皇的信任,是想做权臣。
“多谢父皇指点,儿臣回头就去像周大人赔罪。”新皇道。
“倒也不用赔罪,周皓不会在乎这些,你只要以后注意就是了。”李祯道。
新皇满脸严肃的回去了,看背影就知道他踌躇满志,准备回去好好反省一下,然后大干一场。
李祯叹了口气,“王忠啊!”
王忠连忙答应,“太上皇。”
“你让周皓他们悠着点,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后代着想,给皇帝留点面子。不然,以后朕走了,皇帝对他们下手,可没人拦。”
王忠连忙跪下,“太上皇您一定能长命万岁。”
李祯笑了笑,“去吧,去跟他们说说,你也跟他们很熟了。”
王忠连忙去了,跟几个老臣都说了太上皇的叮嘱。等王忠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太上皇已经安然地去世了。
王忠大哭,“上皇!”
上皇驾崩,全国哀悼。上皇时期的老臣们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想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上皇葬礼后,几个老臣就接连告老了。
皇上想了很久的大权独握终于成功了,但新皇却成立了一个顾问部门,让老臣们致仕后继续参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