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着雪,雪花落在地上,发出簌簌籁的声音。
在金沟村后山的一处大窑洞里,杨义正和十多人忙碌着。
这处大窑洞,是由两个大窑洞打通而成,原本是用来装粮食的。可是这地方太潮,便将粮食换到别处去了。
那百名保护他的兵痞,被拦在了洞外守着。而且杨义下令他们守卫好外面,不许别人靠近,更不许偷看。
他们不明白杨义到底是在做什么,也不准他们进去,让他们轮流值守,休息的人还可以喝点烈酒。
但在杨义看来,是劣酒才对。
因为这些酒,是蒸了第三锅水之后的酒尾,被杨义称为琼浆玉液,也就三十多度!
而一锅水和二锅水勾兑到了一起,留着备用,这是真正的烈酒,也就是后世的二锅头。
现在杨义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事情是他今后敛财的关键。这事情在后世不是什么秘密,而在这里却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烧制玻璃。
这件事早在金沟大开发时,便已规划好了。由于太忙,之后各种事情接踵而至,杨义便忘了。
过完年后,一个汉子找到杨义,说他们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烧成了一小块玻璃。
当杨义看到他们的成果后,差点就骂人了。只见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黑得一塌糊涂,混身是气泡的东西。
经过了解后,杨义才得知原因,有点令他哭笑不得。
原来,由于怎么烧都不成功,他们干脆将沙子丢到了石灰窑里,和着石灰石猛火烧了一天一夜,才得了这么个东西。
其实这事还得怪他自己,当初规划好了,又招了人后,只是跟这些人说了个大概。比如说,用沙子做原料,放在火里烧等等,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怎么做,便没有下文了。
那些人什么东西不懂,自己不在时,他们也就放羊了。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就是将沙子装进一个陶罐里,放进石灰窑里用猛火烧。等烧出来时,就得了那一块黑乎乎的东西。
本想是找杨义来显摆邀功的,没想到……哎,一言难尽啊!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今天他特意教他们烧制,怎样才能烧制出大块没有气泡的玻璃。记得后世书上说的,在熔水未凝结前要使劲搅拌,这样才不会有气泡。
所以他制作了一些简易的工具,又制造一批大模具,才带领大家在这个窑洞里,开始烧制起来。
“快,去两个人用那条曲铁棍使劲搅拌,但是不要太快,否则熔炉会被打坏的。”杨义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忙叫人去摇动搅拌机搅拌。
只见现场一个高台上,有一条长长平放的T字形木棍,搭在一个弓字形的铁棒上面。
铁棒下头长长的插进熔水里,上面的人抓住T字形的顶上横木,一推一拉间,也带动下面的铁棒急速的旋转。搅得熔炉里面的熔水,也跟着极速的旋转起来。
而熔炉底下的炭火,依然不停的燃烧着,一边一个大风箱呼呼的向着熔炉底下的炭供着气。
原来杨义不是烧一个炉做试验,而是同时烧两个炉,而且是拿两个像大水缸一样的物体做坩埚。为的就是怀着破釜沉舟的精神,要一次性成功。
“停,停!”几刻钟后,杨义喊停搅拌的汉子。
杨义拿着一杆长长的铁勺子,小心翼翼的将熔水舀出,倒进一个长约七尺,宽约三尺的长方形模具里。
当这个模具装满后,又搬来了两个同样的模具,杨义又小心翼翼的舀着熔水倒进去。
他被炉火烤得通体发烫,浑身湿透,但他依然恪守慢工出细活的原则。
把这批模具倒满后,杨义顾不上休息,从一旁拿来一个碗,里面装着黑乎乎的东西。他将碗里的东西,分散而均匀的撒入了另一个熔炉里。
“快拉风箱,让这玩意儿烧熔了!”杨义加了料后,立马招呼那拉风箱的两个大汉快点拉。
熊熊大火在熔炉底下翻滚起来,拌随而来的是一阵浓烟,将已经满屋的烟又加浓了几分。
众人不由得剧烈咳嗽起来。
“王二狗,你他娘的在干什么呢?还不快摇扇子抽气出去。”一个大汉受不了了,破口大骂。
“正摇着呢,我已经尽力了。但是这烟像是越来越多了,怎么也摇不完似的!”唤王二狗的人都快哭了,眼泪汪汪,不知道是被烟熏的还是真想哭。
“大家不要慌,你到洞口把大门打开一条缝。”杨义抬头看了一眼洞顶的出气口,对一个大汉是这个眼色。
那大汉依言走到大门处,将大门的横闩取下,拉开大门。顿时,一股冰冷的大风,呼的一声吹了进来,滚滚浓烟顺着大风往出气口疯狂涌去。
门外的兵痞见大门打开了,忙跑过来几个人,一边使劲的往里看,一边问:“出了什么事?出了什么事?”
开门的大汉瞪了他们一眼,伸手将最前面那兵痞的头往前一推:“退回去,你们忘了小郎君的命令吗?”
开门大汉站在门口,经冷风一吹,他不由了个冷颤,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里面的众人何曾不是这个样子?只是相比于浓烟来说,这冷冽的空气更舒服一些罢了。
门外的兵痞讨了个没趣,便骂骂咧咧的跑回去喝酒了。
几刻钟后,洞内的温度也降下来了,浓烟也稀少了。杨义随即下令:“大家喝几口酒暖暖身子,快将大门关上,等会儿继续干。”
刚把大门关上,他们便发现眼前黑乎乎的一片。只看见熊熊的炭火闪耀,和墙上挂着几个小灯笼发出的微光。
有人惊恐出声:“我的眼睛坏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的也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