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帐内众臣们各自表的意见,多尔衮只是一直听着否。\WWw.Qb⑤、cOМ//他心中不禁暗叹: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们,在战略眼光上怎么还不及一个女子?说实话,各位将领臣子们的意见倒也并无太大的纰漏,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妥当谨慎的应对措施,然而现在看来,却明显跟不上局势的突然变化,说来说去,仍然和先前在盛京时的策划差不多。不过这也难怪,毕竟大家很难相信吴三桂这封书信的诚意,仍然对其谨慎提防,所以才万万不敢更改起初的行军计划。
他沉思良久,忽然脑海中冒出一个新的计划,并且渐渐成形:方才妻子的意见和自己甚为符合,眼下最好不过的选择就是逼迫吴三桂彻底投降,献出山海关。倘若仍然按照吴三桂给他规定好的路线,绕道蒙古,出西协,经蓟州抄李自成后路的话,无疑是吃力不讨好的办法。而反过来,假如自己突然改变行军路线,直接走山海关一线,那么无疑就是使吴三桂处于两面夹击的恶劣环境中。到时候吴三桂再不投降可就是覆灭在即,又哪里有喘息的功夫来继续和大清谈条件?
尽管这个办法已经生成,然而多尔衮却没有直接说出来。毕竟如此举动甚是冒险,倘若吴三桂最终没有投降大清,反而归顺李自成,那么自己不但无功而返,而且极容易受挫于雄关之下,甚至连原来可以得到的一点利益也随之成为镜花水月。这个责任恐怕就要他多尔衮一个人承担了。
多尔衮转脸向洪承畴,问道:“亨九,你方才已经了解过眼下山海关那边地局势了,对于吴三桂的这封借兵信,你怎么看?我军该采取如何措施,以应对新的变化?”
“臣以为,吴三桂并非明朝的忠臣,只是借忠于明朝之名对我朝讨价还价罢了。如摄政王在此时处置得当。使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投降我朝。就不用耗费过多唇舌了。”
多尔衮心中先是一愣,然后又禁不住暗暗赞许:这洪承畴的意见居然和熙贞方才所言如此相似,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就如此肯定地做出吴三桂定然可以投降的判断,未免大胆了些,即使自己赞同,也难以服众。
果不其然,在座的二十多位重臣和将领们闻言之后。顿时议论纷纷。这时候阿济格开口问道:“洪大人,照你的意思,那吴三桂果真这么容易就可以投降?要知道此人与我大清敌对了十余年,先皇在世时曾数次派人送劝降书去宁远,没有一次不是被吴三桂断然拒绝地,你怎么就能肯定他这一次就一定能降我大清呢?万一是诈降,等我军进入关内,立足未稳之时。他就与流寇地二十万大军联合起来。突然来一个包围,那样可就麻烦大了。”
阿济格地问话代表了在座大多数将领的意见,他们久经战阵。深知汉人擅长兵家的诡诈之术,因此也深为忌惮,所以不得不多考虑这一层。
洪承畴当然能够理解这些满洲将领们的意见,要想让他们接受自己下一步的计划,那么先就要在这一点上打消他们的疑虑,尽最大可能做到说服。
于是他颇有耐心地解释着:“倘若吴三桂真是大明忠臣,当他知道崇祯殉国之后,应该立即三军缡素,一面为崇祯丧,誓师讨贼,一面号召各地义师,会师燕京城下,义无反顾。然而臣方才问了吴三桂派来送信的副将杨珅,方才得知:吴三桂一没有为崇祯痛哭丧,二没有号召天下讨贼。可见他一直举棋不定,鼠两端,私心要保存实力是真,空谈恢复明朝江山是假。”
这解释虽然不长,但却非常精辟,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吴三桂眼下地真实心态。洪承畴这寥寥数语,总算是稍稍减轻了在座众位大臣们的疑虑,于是众人纷纷点头,肯定了他的意见。
多尔衮心中深以为然,然而却并没有很快表露意见,他又问:“如果按照这种推测,那么你的意思是,我军下一步是否要采取新的应对办法?”
洪承畴回答道:“臣建议王爷趁此良机,迅向山海关进兵,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献出山海城。倘若我不迅迫使吴三桂投降,一旦山海城被流贼攻占或吴三桂投降流贼,李自成必然会留下少数人马据守山海,大军迅回守燕京,我军此次的进军目的就落空了。”
多尔衮听完之后,沉吟着没有说话。这时旁边的多铎禁不住疑惑道:“不是说李自成那帮子贼寇在燕京里逮捕了吴三桂地父亲,严刑拷打,索要银子,又把吴三桂最心爱地小妾也给抢去了,吴三桂曾经下书索要,可是刘宗敏根本就拒绝归还吗?他又斩了李自成派去的使者,同时写书痛骂李自成为贼寇,都闹到这般地步了,还能谈得上再次投降吗?”
显然多铎的看法与其他地兄弟子侄们不同,别人都觉得吴三桂既然不是个大明忠臣,那么再度投降流寇,与之同流合污,共同实施诈术,骗清军过去中圈套也是很有可能的。可是惟独多铎不这么想,他觉得吴三桂作为一个饱读圣贤书的儒将,必然不至于出尔反尔、卑鄙无耻到了那般地步,况且顶着一个硕大的绿帽子去向流寇奴颜屈膝,是最大的耻辱,吴三桂怎么能够忍得下这口气呢?
况且自己一想到那个没能最终到手的大美人陈圆圆倒是落入了贼寇刘宗敏的手里,都气不打一处来,眼红加嫉恨的情绪时不时地在心底里作祟;就更不要说作为美人正牌丈夫的吴三桂,堂堂一位伯爷的面子了。
洪承畴回答道:“豫王爷地想法也不无道理,臣本来也曾经作此想法。不过方才臣去探问过。听杨珅说,李自成从燕京率兵来山海卫讨伐吴三桂时,将崇祯的太子和另外两个皇子带在身边,连吴襄也带在身边,可见他对吴三桂做了两手准备。所以倘若吴三桂经过一战,自知兵力不敌,再经太子的诏谕,加上其父吴襄的劝说。投降李自成并非不可能。所以我大军去救吴三桂必须要快。按原计划从蓟州、密云一带进入长城就来不及了。”
这一番话大大增加了在座所有人的危机意识。想到时间如此紧迫,局势紧张到了几乎迫在眉睫的地步,于是众人的脸上不由变色,面面相觑。
多尔衮看到洪承畴算是替自己把意见公布得差不多了,终于开口将自己的新计划说出来了,只不过他并不讲明这是自己地意思,而是用了个询问地语气:“莫非照大人地意思。就是我军应当立即改变行军路线,放弃原来走蒙古,出西协,包抄大顺军后路的计划?而是不去理会吴三桂信中的约定,径直奔山海关而去?”
洪承畴
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