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范三人商定先整军再去博昌上任。
王敬武思索片刻,又补充道:“安节度任命已下,按照惯例,大郎应该即刻赴任,未免落人口实,午后我便去拜访安节度,为大郎告假三日。”
略一停顿,接着道:“下午便招来李嗣业、邵播、张厚三将,此三人同阿忠、老赵一般,都是当年我尚为队长之时的老部下,跟随我快二十年了,皆是我的心腹爱将。一来你们彼此认识一下,日后有事可以去找他们;二来布置选兵之事,尽快落实,为你们多争取一些时间。”
说完,三人就分头行事,王敬武忙着去吩咐仆人们备些礼物,其中还有一样重礼是自己亲自挑选的,下午拜访安师儒之用。
王师范和刘鄩二人一同回了东跨院,于书房中谈起军旅之事。
刘鄩将自己从军两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倾囊相告,上至军队编制、军法,下到如何带兵无所不谈,王师范听得也格外认真,偶尔遇到不懂之事,就虚心请教。
“按阿兄所说,军队之中十人为一伙,设什长一人,五伙为一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人,二队为一都,设都头一人,副都头一人,这样算来一都人马就是百人,可谓军队的底层,可用来执行什么任务?那再往上如何编制?”王师范问道。
“确如大郎所说,都以下是军中底层,百人于数万大军中如同沙粒,一般多用于侦察,机动灵活,同样因为人数太少,不适合单独作战。再往上一级为营,五都为一营,满编营足有五百人,是战场上常用的独立作战单位,设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一人,不过也有例外,一些特殊的都,是可以独立作战的。”刘鄩答道。
“哦,如何特殊?”王师范颇为好奇。
“比如一些特种部队,像重步兵,因负重过大,对士兵身体素质要求高,军中难以大量选拔,且全身装备价值不菲,以某一藩镇的财力,是不可能大量配备的,故多以都为常用作战单位。又像近卫亲军,负有保护主将之责,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也多以都为作战单位。而且这些精锐部队往往都是有名号的,也常见扩编情况,有的规模与营相当,甚至极个别的规模远超于营。”
刘鄩喝了口茶,干涩的喉咙稍微舒服一些,接着道:“营之上是军,五营为一军,满编之军足有二千五百人,设都指挥使一人,都虞侯一人副之;军之上是厢,十军为一厢,满编之厢足有二万五千人,设都指挥使一人,都虞侯一人副之,是军队中最高编制单位。
厢与军的主将虽都称为都指挥使,实则是上下级关系。就像李嗣业、邵播、张厚三将皆为军都指挥使,父亲为厢都指挥使,位在其上。如遇左右两厢并立,左厢都指挥使地位高于右厢都指挥使。
营、军两级中也偶有扩编情况,像王忠王指挥使率领的是父亲亲军,虽为营,却编有精兵三千,军力在诸军之上。”刘鄩一口气说下来,又觉有些口干舌燥,将杯中之茶一饮而尽。
“那张霸先呢?”谈到高级编制,王师范不觉想起总是针对王家的张霸先。
“张霸先实为军都指挥使,只因其所率之军为安节度的近卫亲军,俗称牙军,编制也扩充到了五千人,装备甲帐之类无不优先供给,兵员素质亦在众军之上,又有安节度的偏袒,故在平卢镇军中地位仅次于父亲。
只是近年战事多由父亲领命出征,牙军久居后方,缺乏战斗经验,而且张霸先此人巧取豪夺是内行,真论到行军打仗,远非父亲敌手,这也是父亲虽不是安节度心腹,却颇为拉拢的因由。”刘鄩深入介绍道。
“如此说来张霸先并不善于治军,这对我们倒是一个好消息。只是按着他的狡诈性子,免不了勾结孙礼之,最有可能冒坏水的地方就是在军需方面为难我们,看来得早作打算。”王师范细心听完,寻思片刻,心有所想。
“刚才阿兄说到,一些精锐的都、营、军往往都有名号,这名号如何取名?”王师范对精锐名号产生了兴趣,遂问取名之法,日后好借鉴一番。
“名号多是主将所起,也有战功异常卓著者,是由上级,甚至是节度使亲赐名号。按大郎所说的选兵之法,定是要走精兵路线,不知心中可有想好的名号?”刘鄩隐约猜出王师范的想法,于是问道。
“阿兄你我都是熟读史书之人,须知古之名将皆与所率劲旅同留青史,吴起有武卒、白起有锐士、曹操有虎豹骑、刘备有白耳兵、吕布有陷阵营、谢玄刘裕有北府兵、本朝太宗有玄甲铁骑不一而足,故欲成大事,需有能战之军,且攻必取、战必胜,其名号也多响亮。”
王师范越说越是兴奋,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我欲效法古人,建雄军,借我朝李太白《行路难》中之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破浪为名号,是为破浪都!”语终意犹未尽。
“《行路难》写出了人生道路歧路纷杂多艰难之困,如你我兄弟之辈,遇这兵祸连年将乱之世,前途未卜之境。
然太白不减胸中豪情,相信定有乘风破浪冲破险阻、横渡沧海之机,亦如你我兄弟誓言之中,救困扶危安黎庶之志,破浪、破浪,破浪所至,使命必达,好名号!”
刘鄩想着李太白诗中之意境,结合所处之现实,感同身受,瞬间明白王师范之意,遂由衷赞道。
“阿兄果然是我知己,所说皆中我心中之想,咱们就定名号,破浪都!”
王师范拍案而起,走向刘鄩,兄弟二人四手紧紧握在一起,双目之中豪情无限,颇有张帆以待之势。
王敬武吩咐完仆人后,就径自回到卧室,利用这午时之闲好生睡了一觉,多年的军旅生涯,王敬武的身体暗伤颇多,今年以来,常有乏力困倦之感,中午一有时间就睡上一觉,方能稍有缓解。
此刻,王敬武一觉醒来,全身很是舒爽,原本无神的双目又恢复了光彩,估摸着已经是未时初刻,就一番洗漱后,吩咐仆人抬着礼物,出门拜访安师儒去了,还不忘派出一名传令兵,到城外军营去请李嗣业、邵播、张厚三将。
王、安两家本就是同居一条街的两厢,不过片刻功夫,王敬武一行人就来到安府大门前,守门的亲卫见是王敬武过府,不敢怠慢,忙打了招呼就入内通报。
不多时,就回来引着王敬武等人向正厅走去。对于安府正厅所处方位,王敬武是熟知的,只是出于礼节不便自行前往,这也看出安师儒与他之间关系远没有张霸先、孙礼之二人亲厚。
待到正厅前时,只见安师儒已经满面春风般迎出门来,王敬武快走两步,上前施礼,“末将参见大帅。”
“这里又不是军中,敬武贤弟莫要如此多礼。”安师儒伸手虚扶,客套中颇有几分拉拢之意。
“末将今日登门,特来拜谢大帅于犬子的提携简拔之恩,些许薄礼,不成敬意。”王敬武一边表明来意,一边示意仆人们将礼箱打开。
安师儒只是略一扫视,见是些黄白之物,丝毫没有意外之感,也看不出满意与否。
最后,目光停留在两个仆人抬着的,尺寸颇大的“百炼镜”上,不自觉多看了几眼,面上笑容也更胜,流露出喜爱之色。
王敬武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看来还是此物入了安师儒的法眼,幸好今日有备。”心中不免想到。
话说这“百炼镜”,在财力鼎盛的唐朝也算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颇为稀有,甚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