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夜色中的军营,静谧无声,好像诗人坐看鸟尽云去,道不尽的孤独落寞。
只有青山相看两不厌,却非宣州敬亭山。
王师范独坐帐前,仰望星空下的青山,微吟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沉浸诗中意境,体会诗人的孤独,一时失神。
突然,沉闷的车轮声伴着马鞭嘹亮惊醒了王师范。在不远处执勤的牛存节带着一伙亲兵迅速跑来,护卫警戒。
王师范示意众人不要声张,迈步向声音传来侧的营门走去,“这声音是从淄州方向传来,叛军不可能远行至此而没有被巡逻哨探和暗探发现!而且要是敌袭也会尽量销声匿迹,怎能如此招摇?估计多半是自己人。”
心中算定,遂不愿扰了士卒好梦,亲往探明情况,牛存节率亲兵紧随。
来到营门处,登上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火龙逶迤行来,应是士卒举着火把在赶夜路,只是一时猜不出是哪支队伍。
“没听说此次出征还有其他队伍,事先也没安排援军,李献的辎重队也不太可能,两日约定已经很紧,能如约赶到就不错了,那会是谁呢?”
带着疑虑,王师范紧盯着那支有些可疑的队伍,命牛存节吩咐执勤士卒和自己的亲兵保持警惕,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以防万一。
毕竟军旅之事难以事事料定,否则历史上那些奇袭鬼谋又当何论!遇事谨慎,方能驶得万年船!
火光渐由星点微弱,转眼好似火龙长大,轮廓更清,其势冲天,照亮夜空,已至营前。
这支可疑的队伍停止了前进,却并未显露敌意。一骑缓步出列,行至尚距营门十步处朗声表明来意,“末将博昌县尉王师范麾下辎重队长李献,奉命押送粮草赶至军前,有劳兄弟们通报一声!”
“哈哈哈”不及守门士卒通报,一串爽朗豪迈的笑声打破夜空下的孤寂,“老李好样的!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能赶来,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吧?”
营门敞开,走出之人正是王师范。
其实,在李献上前叫门之时就已经被认了出来。王师范快步下了哨楼,命人大开营门,亲自出门迎接。
李献见来人正是自家县尉,忙下马施礼参拜,“末将幸不辱命,稍许辛劳不值一提!”
王师范扶起李献携手走向辎重队的一百五十名兄弟,火光映照下是汗如雨下的脸颊,是抗争疲惫犹自挺拔的脊梁,是使命达成的如释重负,是亲人相见的热切目光!
“咱破浪都就没有孬种,我王师范的兄弟都是好样的!你们的劳苦师范谨记于心,战后自当以功酬之!”
两军交战,粮草先行,此自古铁律,实乃重中之重!
此次虽有曹全晸接济军粮,但自家辎重队用他们的行动无声表达了对自身职责的担当,王师范的心中欣喜之余更多了踏实,毕竟手中有粮,军心不慌!遂出言为众人表功。
随后,派牛存节引路直奔破浪都营地安排众人休息。路上,王师范一时猎奇心起,细细问着运粮详情。
原来,李献凭借多年战场经验,深知粮草对大军的重要性。亦知约定运粮时间是按正常消耗速度计算的,如遇敌人偷袭不幸粮草被劫或被烧毁,军中会陷入乏粮甚至无粮的窘境!
遂将辎重队士卒分为两组,一组御马赶路,一组伏马而息,两组定时交替,如此人歇马不歇日夜不停的赶路!
只是赶路甚急,累死了数匹马,让李献露出愧疚和惋惜之色。
王师范心中默默记住此策,以备他日遇急可用。口中温言安慰李献,只说这也是难免付出的代价,不必介怀。
此后六日,曹全晸按王师范之策,命全军半日行军三十里,半日营中操演战阵。
三月二十二日赶至郓州治所东平县城百里之外,于颇具形胜之地扎牢营盘,背依高山,近有水源,身居要道,独面东平,依计以逸待崔君裕前来劫营。
哨探四出以示警,然在这些哨探之中却无王灵的身影!
其实早在六日前王师范出于谨慎,特意派王灵独自一人乔装打扮成卖货郎悄悄潜入东平城打探敌情。
春夜的东平,空气中飘散着花朵散发出的清淡香气,皎洁的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清幽宜人。这样难得可贵的光阴,就是一刻也引人怜爱,倍加珍惜,不忍浪费。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崔君裕的府邸之中,楼台深处,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轻歌曼舞中尽情享受着良宵美景。夜至深处,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按照之前约定,王灵当晚出城借着夜色掩护找到扎营之地,入营后立刻向王师范汇报东平城中近几日的情况。
从王灵轻蔑且带着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