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如酥小雨润,王师范与杜荀鹤这一对刚刚确定名分的良师佳徒阔聊雅谈。
迎风弄诗意,上至苍穹可揽月,下沉沧海尽遨游。近有碧树村边合,远景青山郭外斜。细雨箬笠伴蓑衣,空山新雨自可留。道不尽的画卷徐徐。
把酒话天下,畅意诗情无影踪,唯见西风凋碧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尽是兴亡百姓苦,悲天悯人情难抑。
时间在二人不知不觉中已送走太阳迎来新月,店家也已到了打烊的时候,小二恭谨中带着歉意。
“二位客官,小店马上要打烊了,您二位若酒兴未尽,可否明日再来?”
渐入佳境,酒至酣处,怎能扰兴?
“这样吧,今晚整个二楼我包下了。再添几道热菜一坛酒,你们关门自去休息就好,我们二人不须照料。”王师范也不难为店小二,说出一个折中之法。
小二不敢做主,下楼去请示东家之意。过了好长时间才回到二楼,只见他手中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摆放几碟新出锅的小菜和一坛陈年老酒。
“东家说了,这新添的小菜老酒算是赠予二位以谢惠顾之情,今晚就请二位客官尽可自便。”
酒楼经营惨淡,即使日间也是顾客寥寥,更何谈通宵驻店者?掌柜见有如此豪客,忙赠菜送酒以示交好之意,唯盼日后常来光顾,可谓放长线钓大鱼,极善经营之道。
王师范营中军规森然,不许私拿百姓一针一线,作为首领岂可破例?须知上有所行下必效之。
亦知店家惨淡经营下也是举步维艰,好意心领却不能愧受,反而多给银两,店家自是千恩万谢。
小楼又恢复了宁静,全世界仿佛只剩下师徒二人和如丝细雨。王师范终于说出了当下济阳县的困顿,求教于杜师。
杜荀鹤沉吟良久,一声轻叹,“想当年平卢之地何等富庶,几人能想到会有今日的窘迫!当真世事难料。”
“可有兴业之法?”王师范遇高人难免一时心急。
“据你所说,济阳县此刻已如人之病入膏肓,切忌猛药,当以温汤徐徐调理。
我朝赋税来源向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故欲复兴尽在农商之上。
农业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者,乃是气候适宜、风调雨顺,此非人力可及。地利者,乃是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此法耗时费银需量力而行,缓图之。人和者,乃是收聚四方饥民垦荒屯田,给予优惠政策不愁人丁不旺,正是当下首要之策。”
见王师范陷入思考,杜荀鹤说完农事就停了下来。
“先生所言是极,学生原本也有军屯计划,欲以麾下三百将士家眷和从寿张县跟随而来的五百户父老乡亲为首批垦荒之选。
从朝廷赏银中拨出八百两,每户一两以为安家费用,至于种粮、农具皆由县里供应,日前已预知家父筹备,想来不日可到。
为鼓励从军,凡家中有人加入破浪都者可分地百亩,反之分地五十亩,以示区别。
先生以为如何?”
王师范经杜荀鹤提醒,想起之前在寿张县时的设想,又详加细化,脱口而出。
“可以,只是莫要穷兵黩武滥用民力,须加上一条:家有独子者不可参军,家有多子者可参军一人。如此既能扩军,又不耽误农事。
另外,荒废多年的土地在开荒头年多是养地,产出不如熟地,可免除地税;第二年地力增长,产出增多,可每亩收粮一升,实行半税;等到第三年地熟产丰,再收每亩二升,想来百姓都能负担。”
杜荀鹤心系百姓疾苦,熟知农家事宜,提醒王师范莫役民过重,又出惠民之策。
“先生所言皆是至理,弟子自当遵从。”闻听惠民细则,能让百姓得到实惠,破浪都充实兵员,王师范遂从谏如流。
“不知商事又当如何?”
“近年诸方镇多利用手中之权广布税关,商旅不堪盘剥之苦。又闻军纪涣散、盗贼林立,劫掠之事已如家常便饭,道路不靖自是商路断绝。
欲要重振商业,济阳境内当废除层层盘剥,仅以商旅实际成交数额三十税一,减轻商税;严肃军纪,打击盗贼,绝劫掠之事,维护营商环境。商贾逐利,何愁不来?
盐铁重利,自汉武帝以下尽皆官营,如今掌握在诸镇之手。利虽重,然安师儒岂能容我等染指?不过,凡事穷则变,变则通,也不是没有办法!”
杜荀鹤虽是饱读诗书,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却非迂腐之人,通穷变之道,不失狡黠之智。
“愿闻其详!”王师范亦知盐铁利重,顿时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