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一章 回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郭斌与董杏儿两人说说笑笑,慢慢来到了大营附近,已与几波斥候打过招呼,郭斌便翻身上马,招呼董杏儿一同飞驰入营。待安排她返回越骑营所在营垒,郭斌便往皇甫嵩帅帐奔去。营中不得纵马,否则郭斌早就直接策马前往了。

    张角之死,兹事体大,直接关系到官军与黄巾军的力量对比,郭斌必须要及时报告给皇甫嵩。而且,他也提醒过褚燕了,要他劝降广宗城内的十五万黄巾军。否则张角已死,黄巾军群龙无首,指挥定然错乱。官军若再乘势攻城,则广宗城势必被顺势攻下,届时十五万黄巾军精锐死战,双方伤亡势必极为惨重。

    历史上,皇甫嵩受命前来攻打广宗时,恰逢张角病死,起义军失其统帅,士气受挫。在此不利形势下,张梁继续率义军与皇甫嵩激战。黄巾军部众精勇,皇甫嵩围攻一月有余,仍不能胜,作战持续到十月,黄巾军因接连击败卢植、董卓,皇甫嵩也久攻不下而戒备松懈。皇甫嵩乘机于夜勒兵,鸡鸣出兵,突袭黄巾军阵地。黄巾军仓猝应战,大战至午,遂被击溃。张梁战死,3万人被杀,5万余人赴河而亡。皇甫嵩入广宗,悉虏义军家属,焚烧大批辎重,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这在《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十五万精锐黄巾士兵,竟然阵亡了八万人,其余或者逃散,或者被俘。这十五万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连东征西讨、败匈奴、破西羌的大汉官军主力都奈何不得他们,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然而,历史上这一战胜利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广宗之战是汉朝末年、三国前期具有重要转折性的战役之一,黄巾军的主力在此被消灭殆尽,虽然史料上记载并不详实,但可以看出,此役无疑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只看历史上长社之战和广宗之战两场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战役,皆为皇甫嵩指挥的,便可看出战后皇甫嵩在朝中的威望。他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功臣,使得东汉末年的和平时期又延长到了汉灵帝刘宏去世,也就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以今年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计算,皇甫嵩将四百年大汉的基业延长了五年。而五年后的变乱,虽然看起来乱得很,实际上却是中央权力斗争的结果,外戚与文官阶层联合对抗宦官,才是其直接原因。

    虽然如此,黄巾之乱进入尾声,是不争的事实,郭斌想要做的,就是尽量即将黄巾军给汉民族带来的伤害减到最小。魏晋之后之所以出现五胡乱华,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长城,对中原地区的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其根本原因便是中原混战造成汉民族人口急剧减少。

    既然黄巾之乱已经发生,其对中原地区的破坏已然造成,郭斌目前的主要目标便是止损了。不只是为这个腐朽堕落的王朝止损,更是为大汉民族止损。只有此时努力止损,才有可能避免魏晋之后的崩盘。

    在此之前,包括汉朝末年,中原王朝都是处在压着周边少数民族打的地位,因为其文化的先进、经济的发达、人口的繁盛以及军事力量的强大。而魏晋之后直到隋唐,中原的汉民族王朝才又一次站立起来,而这中间经历了近四百年遭受蹂躏,异族入侵的悲惨。

    长社之战后,郭斌将二十万黄巾俘虏的性命救下来,将他们发配到北方边境筑城,便是止损的手段之一。

    然而,黄巾之乱的危害毕竟已经造成了。这种危害不仅是大汉王朝官军与黄巾军的人员伤亡,及其导致的大汉民族的人口损失,这些仅仅是最表层的。黄巾之乱带给大汉王朝最大的危害,是改变了从上到下固有的权力分配模式。

    黄巾之乱的突然爆发,导致东汉政府措手不及,为了剿灭各地的黄巾军,也为了弥补官军数量不足的劣势,朝廷命令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正是这一道诏令,导致了在黄巾乱起之后,中原各地涌出了大大小小极多的义军。

    这些义军,原本可能是作为地方豪门大族的部曲的,有的是像刘备这样受到富商资助的豪侠聚集起来的士兵。通过朝廷这一道诏令,豪门大族的部曲变成了朝廷认可的“义军”,而像刘备这样江湖出身的豪侠,大多数则因战后无力支付士兵的薪酬,而不得不将其遣散。因此,黄巾之乱虽然破灭了无数的地主豪强,其最大作用却是加速了幸存的地方豪门大族力量的积聚。

    这些地方豪强,小者称霸县中,大者祸乱天下。这种干弱枝强的局面一旦形成,便是不可逆的,会逐渐以滚雪球的方式将其进一步扩大。最后的形成期便是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废史立牧”事件。

    所谓“废史立牧”,是时任太常的刘焉向汉灵帝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朝廷采纳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