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孝期不过月余,宋臻已经成功地在大家面前塑造出了一个文人形象。
虽不及闺中女儿见花落泪对月吐血,但是对着什么东西都能够酸一两句,说话七弯八拐之类的技术,宋臻还是掌握了的。连续努力的回忆曾经学过的东西并且读书,没事儿就掉书袋,更是对他塑造儒生形象多有帮助。
这么看来,如果继续积累下去的话,考科举还是有希望的。
其实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考科举是一件困难又不困难的事情。说它困难,而无论说这件事到底是困难还是不困难,判断的依据最后只能是信息。
最简单的,就是科举中许多细节的问题,写到避讳的字要缺笔画、写到天字之类的要写出格子、某某典故犯了上边的忌讳能不写就别写。诸如此类的问题,假使仅仅在低级的考试中,一切还好说,很多信息并非那么难了解到。但是越是要往上走,很多信息就变得隐晦了。比方说主考的大臣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有点不为人知的机会,比如皇帝因为一些微妙的想法不喜欢某种说法的文字。穿越者们往往会意识不到这些细节,从而让自己的科举路一波三折。
然而,在缺失普通考生的必备素养的时候,毕竟身为现代人,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使得宋臻懂得许多其他考生所不懂的东西,比如说考试心态调整,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何揣摩出题人的想法,题海战术等等。
宋臻暗自思忖,觉得自己现在才十五,花几年时间来了解如何考试之类的还是可以的。关键是既然要当个文人,就少不了交游。真要考试,他还是得回到当初原主因为守孝而离开的书院里,多认识几个人,还要有老师指导,这样才是最佳的方式。
不过现在,他可没钱拿给书院。所以还是花费一年多时间,一方面给两个小孩儿启蒙,到时候可以推说自己学识不够让他们也去书院之类的;另一方面要努力攒钱,除了给书院的束脩,和人交游要花的钱可不会很少。
然后,就是要在这么一段时间里努力营造出自己身上的文人气质了。
改造说话的方式,对每一件可以拿来作诗的东西都慨叹一番,还要把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加有雅趣。宋臻尽力让自己形成习惯,毕竟人家的娱乐方式就是吟诗作对的,他也需要习惯。
以宋臻惨烈的记忆,想要出口就是曾经背诵过的千古名篇似乎不是太可能了,但是基本的素养想要培养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困难。
至于改造生活环境,其实那一片菜地才真让人觉得焚琴煮鹤,着实败坏整体格局。宋臻却借着一句“青青园中葵”把这事儿给揭了过去。
其实在宋家的小院子里,算得上有文人气质的,不过是书房、水塘和水塘旁边的几颗原本用来吃果子的矮树。而宋臻并非没有可参考的对象。他早已过世的外公就是个老派文人,当年外公的院子虽然不算太大,却有诸多花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