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实存,自在自为,逍遥自然。
天阶则是彻底达到无我,无物,无为之境——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万物,无物实在,唯道实在。
甚而我之灵魂也是虚无,天地间唯有一个在感知一切的思想才是实在,这是直接包囊万物,可以直接感悟大道的思想,正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想到这里,刘远风突然意识到,这本书的总纲中,对人阶和地阶的形容都只有四个短句,但到了天阶就变成了五个词。
对于普遍有那么一点强迫症的人类而言,这种情况还是会让人有点小奇怪的,如果不是极其必要,作者是绝不会在对天阶的介绍中加上这第五个词的。
于是刘远风认真的看了看多出来的这最后一个词“大道天成”,隐隐感到这可能与那传说中的道阶有关。
而要真的是这样,那这本书就一定是那传说中唯一一位修炼到道阶的鬼谷上师所留了。
刘远风能够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一点,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修炼中将这最后一句从天阶的修炼中抛出去,只要将“一归虚无”所对应的功法练成,就算是天阶大成。
而这之后,就要用另一个层次的视野来分析领悟最后的四个字了。
事实上,太祖和世祖就是没有意识到这点,一直拘泥于天阶层面来修炼,结果最后这里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从而不仅影响了天阶功法最后一段的修炼,更是彻底与道阶无缘,只能成为传说中最接近道阶的人而已了。
不过此时的刘远风对于这些事是不会知道的,他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析来摸索着去修炼罢了。
即便刘远风借助前世哲学的知识,对整部功法都能够基本做到轻松理解,但也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很快神功大成了。
刘宗的武功都首重修心,尤其是轻功,而修心又是刘宗武功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也让刘宗子弟普遍重视自身的修养。
但这绝不是说基本功的扎实修炼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要想将修心的体悟真正与武术融合到一起,使之真的成为一门可以实战的功夫,就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更多的流汗了。
所以,身体年龄只有五岁的刘远风为了自己的懒道追求,不得不开始了更加刻苦的修炼。
也从这一天开始,他把自己每日练武的时间增加到了六个时辰,也就是前世的十二个小时。看书的时间则减少到两个时辰。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不到万不得已,刘远风是绝不会改变自己八小时睡眠的习惯的。
事实上,相对于二皇子刘远达这种真正的武痴来说,刘远风的练武时间还是不算很长的,但是这已经是刘远风的极限了,毕竟他追求的是懒道,还是忍受不了吃那么多苦的。
当然,心境修炼上的相对轻松还是让刘远风的修炼速度出乎众人的想象。
两年之后,刘远风就已经达到了人阶上段的境界,连刘询志都不得不佩服刘远风修炼逃跑保命之术的悟性了,毕竟这个进阶速度已经与当年的刘远达不相上下了。
而到了这个境界的刘远风虽然战斗力仍旧不怎么样,但在逃跑上已经不是刘询志之流可以轻易追上的了。
七岁的刘远风拥有了人阶上段的轻功,加上超过同龄人的身材和远超一般成年人的智力,在刘询志眼中也就有了在外面自保的能力。
在刘远风的不断要求下,刘询志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爽快地答应了刘远风从此在行动上拥有一定的自由权,前提是不能离开圣都城。
虽然对老头子的心思心知肚明,但能够享有这样的自由也足以让刘远风欢呼了。
他的武学修习已经开始面对地阶的瓶颈,而大部分人终生都无法突破这个瓶颈。
任何一门武功只要下足功夫,人阶都不会很难,但地阶就不一样了,能够进入地阶就可以称为高手了,至于天阶,那就是宗师级的人物了。
刘远风虽然有信心不会被这小小的地阶瓶颈难住,但也明白不能操之过急,真正到世俗众生和繁华市井中好好玩玩,应该会对突破瓶颈更有帮助,何况他这么辛苦的过了七年,不就是为了能玩儿的开心点嘛。
大汉乾祐十二年夏日的一天,圣都皇宫那威严肃穆的深红色大门缓缓打开了一条缝,从中跑出了一个满脸微笑的七岁男孩。
这一刻,刘远风的心里在欢呼:“我的圣都,我美丽可爱的大千世界,我魂牵梦绕的芸芸众生,我来了!”
不过在同一时刻,他的父兄们,也就是刘询志父子三人想的是:“我可怜的圣都百姓啊,不是我非要把他放出去,实在是……不放他出去祸害你们,难道留下来祸害我们自己吗!”
而炎黄大陆的历史却也在这一刻开始,在无人察觉的状态下开启了新的篇章,世间众生命运之轮的转动方向,也被无声无息的改变了。
炎黄文摘:大汉成祖皇帝刘远风在自己的私人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我两世为人,都在不断的追求懒道,但回头审视,却发现我的追求只是让我一次次陷入到新的努力、辛劳与拼搏之中,而心中那个真正的懒道之境却永远在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引诱着我。我就像一个小丑般不断傻傻的蹦跳着,每每还都自以为聪明。现在才明白,只要心中有追求,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需要用汗水来换取,即便你追求的是懒道!而那些真正无所事事的懒人并不能称之为在追求懒道,他们其实只是完全没有追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