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是早晚的事。以后大宋的对外贸易就主要靠海路了。包拯和他们合伙在泉州开办的船场已有很多定单,这赚钱的日子就在眼前。
“船场当然要开下去,这赚钱的事我为什么不继续干下去?不但船场会继续开下去,而且我在天长县的包氏钱庄和各种商店还会继续经营下去。钱庄会继续为百姓提供借款,商店还会向诸位采购物品。”在商言商,包拯和这些商人谈话,自然直接说利益的事。如今又到了一个春荒的季节,虽然去年百姓的收成很好,但也有许多人要靠贷款来维持生计。如果包氏钱庄不向外贷款的话,就会少很多人买东西。这些商人的利润会减少很多。包拯答应继续贷款给百姓这些商人自然很是高兴。包拯升了官跟他一起经营船场没准以后还可以当个靠山呢。
商人们跟包拯一番交谈这才放下心来,包拯谢绝了富人们相送的请求,这让富人们又省了一笔开销。富人们这才离去了。
皇帝那边催的紧,不再等其他人,包拯带着包兴就提前赶往了开封。包拯离开的具体时间并没有向外公布,这让以为包大人还要等几日才走的百姓相送的愿望落了空,当然也少了很多伤心落泪的场景。天长县的百姓对包拯还是很有感情的,没能送成包拯令他们也很遗憾。
包拯却没有想过自己在天长县短暂的执政能让百姓感激于他,他想要的只是无愧于心罢了。
包拯和包兴二人一路紧赶,几日后就到了开封城,这开封城在上次参加科举的时候包拯已来过一次,可这次与上次的心情完全不同。上次包拯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希望通过科举进入到大宋官员的队伍之中,让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施展的舞台,而这次开封城却变成了包拯的舞台,迎接他的不知是什么样的风雨。
包拯急匆匆的赶到吏部报到,一切的节奏却又慢了下来。包拯等了半天才有人接待他,从懒洋洋的吏部小吏手中领来了官服和文书,告诉他有空的时候可以察院报道了,然后那小吏再也不愿和包拯多说一句话了,像包拯这样低级别的官员吏部的人见的多了,要不是包拯要在察院任职,能够很容易的见到皇帝,没准还要受到刁难。
吏部人的态度让包拯明白这大宋朝廷并不是十分急需他这个小官,自己急匆匆跑来其实有点儿可笑。
幸好在开封城中还有包拯开办的“冲云烟花店”可以落脚。包拯和包兴决定先在店中安顿下来,明天再到察院报道。
在烟花店中留守的李玉国等人见到包拯自然是十分高兴。这自家老爷又升官了,那以后做生意就更有倚仗了。
包拯虽然也算在官场混了快一年了,同其他的官员却没有多少接触,想着马上要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工作,而且那里的每一个人好像都比自己官大,包拯还是有点儿紧张。
和李玉国等人叙谈一番之后,包拯吃完晚饭专门进行了沐浴,将自己洗的干干净净,他要以一个精神的状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