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南京城,白雪飘零,冷风依旧。
青石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以及每家每户门前的红对联,给这整座城,带来了冬日里的一丝丝温暖。
瑞雪兆丰年。
今年的这场大雪必定预示着来年又会是一个丰收之年。
与此同时,皇城之中亦应景的传来好一个消息。
皇帝陛下将大赦天下,赦免色目人之罪过,并下令减轻来年赋税,更封二皇子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三皇子朱高燧为赵王,藩国湖北。
事实上,百姓对二位皇子的受封之事并未关心,但这赋税消息一经传出,满城百姓皆是奔走相告,感谢着皇上圣恩。
毕竟,这谁人当政,谁人成王,与他们这些百姓来说,又有何干。
只不过,与这满街喜庆相比,只有一街之隔的翰林院中,却是一片忙碌。
成千上百位裹着棉衣的书生,正坐在各个院落之中,手中毛笔不断滑动,写下一个个工整的大字。
都说盛世方能修书。若不是国力强盛,那这天下又何来闲钱以供这两千一百六十九人做抄书之用。
……
岷山道宗之上,一位青袍老者正正襟坐于院落中的一处石桌旁,略有所思的品着茶水。
“不知秦门主今日来我道宗,是以儒宗正武门门主身份,还是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
青袍老者对面正坐着一位身穿黑色蟒袍面容刚毅的男子,说道。
而这名身穿黑色蟒袍的男子,便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已是正武门的门主,秦卫明。
只见他顿了一顿后,才恭敬地说道。
“张真人,今日是与数位锦衣卫前来,自当是替陛下来此拜见”。
他口中之词,虽然是代表着朝廷,但他言语之中的态度,却很是诚恳,仿佛是一位晚辈,在请教于长辈。
事实上,他是儒宗武门之首,辈分亦与这道宗掌门,平等。
所以,他这般恭敬,或许也有他的道理。
只见张真人吹了吹手中的热茶,慢悠悠地说道“不知圣上有何吩咐,需要秦大人亲自前来?”。
秦未明眼神微微一动,他已经从这老者的眼神之中,察觉到了一丝端倪。
于是,他便沉声道。
“陛下自登基之后,便传令天下修撰永乐大典一书。圣上听闻道宗于阴阳地志,炼丹医卜之道尤为精通。于是让我前来向张真人讨教一二”。
张真人想了一想,又顿了一顿后,才开口道。
“都言盛世修书,陛下想为后世之人留得一部传世经典。此乃大明百姓之福,我道宗自当全力配合圣上”。
秦卫明双眼一愣,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痛快的答应了。
于是乎,他只得拱手道。
“真人能有如此想法,秦卫明在此替陛下以及天下百姓谢过张真人”。
随后,张真人便放下了刚饮完的茶杯,看向了于之对坐的对方,悠悠地说道。
“都是未天下苍生求福,便无需言谢。只是这太玄丹之方对百姓无用,乃是修武之用,又是道宗之根本。若是传于世间,怕会让有心人心生贪念,于百姓无益。所以不便传世,还请秦大人向圣上代为转告”。
秦卫明见对方不愿交出这两道丹方,心中并未不快。
因为,他此次前来,并非为了要得到什么,他只是需要知晓这道宗对于当今圣上,是否认可。
不仅如此,其实就凭他带来的这些人,实在难以在这天下数一数二的宗门面前,讨得半点好处。
所以,他便恭敬道。
“张真人说的甚是,秦卫明自当转告”。
................
......
莫约一个时辰后,数十位锦衣卫便向道宗道了别。
其实,对于此次的岷山之行,从秦卫明那久久都难以抚平的眉宇,就能看出,他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事实上,他自此前来,是为了见一见二十年前的一位老友,一位曾经与他,以性命相交,且肝胆相照的老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