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西点头,若有所思之后马上又摇头:“我个人也有类似体会。那时我大三即将结束,开始为毕业后留美工作做前提准备。我做了一些调查,万一我毕业后想工作两年再回国的话,我需要确认我去哪个州找工作。
记得我那时我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上说美国的中位工资是2w美元,硅谷中位工资是4w美元。我打算去硅谷寻工作。后来又发现,美国的中位房价是20w左右,而硅谷的中位房价是50w左右。感觉顿时不好了。在美国看似赚很多钱,但购买力有限,即使是高薪的硅谷,意义也不大。
我的老师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并没有改变她的过往生活,对她来说这个结论只是一种看法;我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后,便决定我一定会离开美国,我认为这是一种事实。”
梁昉不觉轻笑一声,为陈小西的认真到可爱的较真态度。笑声中有认同,同时也不乏欣赏。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同年,陈小西被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看在学费全面,外带全额奖学金的份上,陈小西接受了。
美国经济危机最后导致在美国有150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莱曼兄弟倒闭。陈小西从中学到了:自己的预判比外面的专家宣传更值得信赖。
“这对我日后的投资大有裨益。”陈小西说。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多为两年制。陈小西因为一贯成绩优异,加上对所读专业“环境保护”又兴趣缺缺,于是干脆花更多时间揣摩起股票经来。
2006年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2007年,与想方设法毕业后留美的留学生不同,陈小西已经拿定主义,毕业后回国发展。因此利用放假回国探亲的时间,在上交所开了股票买卖账户——只是没想到,2008年被保送读研。
他初步的打算是买20个股票,涨10%就卖掉。
哪知一入股市,就面临一个牛市。2007年头上,还有市盈率在10左右的股票。到2007年5月份,市盈率20以下的股票统统没有。这时候股指已经翻了个倍,从2600点涨到了5000点。
牛市里股价涨得很快。虽然他买的股票水涨船高都赚钱,但这种钱赚得有些心虚。看着日益升高的股价,他胆怯了,不太敢买,所以并没有真的买够20个股票。
这时候,陈小西发现一个现象:股票涨的时候,债券日益下跌。“对冲”的想法,第一次在头脑中诞生。
当年有种分离式的可转债,5年期限,利息只有1%,但是买债券,会白送权证。有人在权证上赚了钱,就把债券贱卖。100元的面值,陈小西买的时候只花了76元(5年到期仍旧会支付给100元)。他认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打算每跌0.25元,就追加买一些。没想到后来它一路跌,跌到71元。他因此买入很多。 2007年,股市最好的时候,他的股票资产只占了总投资的15%,剩下的都是债券。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