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珉一回到卜奎,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戴植和刘成到了。
两个人是跟卫若兰一块儿从帝都出发的,中途去了高丽,然后从高丽转往图们,再经万青到了新宁古塔,也就是吉林的乌拉街,然后到了老宁古塔,再一路辗转,终于抵达了卜奎。
两人这一走,就是三个来月。看起来时间很长。但是,这一路上,既要赶路,又靠考察市场,还要考察商路,运送回来一些重要物质,其实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一路风尘仆仆,虽然面带疲色,两人还是显得很兴奋。
“戴先生、刘成一路辛苦了。”
“珉长官客气了,我们还以为你们没到呢。幸不辱命,事情办成了。”
戴植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刘成则在一边笑着,把讲话的机会给了戴植。
“这次都带来了什么东西?”
“主要是硫磺和硝石这两样,估计够半年用的了。其他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解决,所以,就没采购。所以,我就私自做主了,把钱都花在这两样上了,只是银子都花光了。”
“好,花光了好,就该临机决断。否则,山高水远的,难道还要到处找我,问银子怎么花么?”
“我跟刘成两人合计的,认为珉长官会同意我们这么做的,所以就先斩后奏了。”
“如此甚好。戴先生的家眷,我已经托付给从秀才了,过些天,会跟那些农夫和工匠一起赶来。他们有我们的官防文书,各个关卡和各地官府也会给面子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心。”
“如此就谢谢珉长官了。”
“戴先生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火器作坊的厂址,若兰已经选好了,明日你们去看看,是否合适,若是不合适,你们再另选,只要你看中的地方,我就给你。”
“需要多少银子,你们做个预算出来,我就给你拨钱。另外,调给你一个排的府兵,负责火器作坊的安全保卫。”
“力工问题,可以从流犯中给你调拨,至于工匠,本地是没有多少的,就得等着咱们的工匠来了,剩下的,就得自己现培训了。”
“卜奎有一个小铁厂,但是,规模不大,刘成去看看,可以考虑扩大规模。温都拉山有个铁矿,矿石品位还不错,只是目前产量还不高,生产也不太稳定,等我解决了温都拉的匪患问题,铁矿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产品的问题,我又想了一下,还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军品,二是民品。这里的农具和一般工具,都比较落后,民品需求,也是巨大的。”
无论是军品还是民品,对于铁器的需求,都是巨大的。
铁器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因为其坚硬程度,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将来卜奎的发展来说,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经济和城市建设上,必将对铁器有巨大的需求。
铁在各地本来就属于紧俏物质,甚至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朝廷把生铁及铁器,与盐、硫磺、硝石等,列入专卖的行列中。在对外贸易中,都是受到管制的。
高品位的矿石和高纯度的生铁,则更为稀少了。
温都拉山出产铁矿石,属于易于开采的露天矿。但是,目前的开采方式,效率还很低下。只是纯人工的原始开采方法,还没有采用炸药爆破的方法。
目前一般应用的黑火药,用于铁矿石开采,贾珉还没有试验过,不过,按照他的估计,威力应该不够。所以,要想用爆破方法采矿,还得提高火药的威力。
制约铁矿石生产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温都拉山的匪患了,也就是一枝花的因素了。去年,一枝花就曾经对温都拉铁矿进行了一次打劫。
所以,要想使铁矿正常甚至扩大生产,保证运输线的安全,就必须对温都拉山地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前提也是必须解决一枝花的问题。
所以,一枝花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辖区治安的问题了,它还关系到卜奎今后的发展问题。是个军事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或许连一枝花自己都没意识到,她的问题,现在会有这么严重。
中午给戴植和刘成接风,贾珉只是安排了冯紫英、陈也俊和卫若兰参加,没有邀请赵大海。
吃过饭,贾珉开始跟卫若兰密谈。
“我们必须尽快解决一枝花的问题了,这个问题不解决,许多事情都不好做。”
“可是目前线索很少。”
卫若兰其实也为此着急。他的手里,目前也没有关于一枝花的有价值的情报。
“即便是土匪,她也是需要消费的。他们又不能生产什么东西,更不能自给自足。一些生活物资,总是要采购的。”
“目前,卜奎就是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了,要想采购什么东西,总是要从卜奎这里买的。所以,我估计,卜奎这里肯定有他们的内线。”
“卧底的作用,不外乎就是物资供应和情报搜集,不妨从一些店铺入手,找找线索。”
“一枝花这人是大家闺秀,据说有些诗词才情,在土匪窝里面,大多是些男人和粗人,她这样一个匪首,在志趣上是很难跟他们有共同语言的,写字,画画,作诗,看书这些事,应该是她打发时光的一个主要方式,从这个方面下些功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