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大礼,怎么会是小事呢?”司马光道。
文彦博也不与他争,拐了个话题,道:“你可知今天你们这一跪,是什么后果吗?”
司马光点头。
“挂直卖忠,挟身自重,可不是臣子之道,”文彦博道,“这难道不是大礼么?”
司马光没说话。
“昭文相可是向大官家说,要拿你和纯仁他们五个人一齐开刀呢。”文彦博道。
司马光道:“韩琦、欧阳修这等小人之心,侄儿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呵呵,”文彦博道,“若不是欧阳修,你这霉是倒定了。”
“怎么了?”司马光问道。
“欧阳修向陛下请求自贬,还请陛下赦免你和王珪,”文彦博道,“你倒好,小人小人的骂人家。”
“我……”司马光有些急地道,然而他却没有能说出下半句。
“你是不是觉得,欧阳修和你们一样,挟身自重?”文彦博问道。
司马光看了看文彦博道:“不是么?”
“欧阳相公,可比你们大度多了,他要行濮议之事,是心甘情愿自贬,你呢?你们呢?真的是心甘情愿么?真要贬了你们,你们背后不知道要骂成什么样呢。”司马光张口欲言,文彦博看他这样子,止住了他,道,“贤侄啊,你既然叫我世叔,我也就倚老卖老说你两句,你可别心里不高兴。”
司马光道:“谨遵世叔教诲。”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须由不同的人去做,”文彦博道,“不是只有哪一件事,或者哪一个人,才是对的。即便是两件针锋相对的事,也未必就是非黑即白。”
司马光再次缄默。
文彦博道:“你啊,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即便你是对的,也不是所有对的事情都非要去做不可。”
“对的事情不去做,那难道去做不对的事情么?”司马光问道。
文彦博叹了口气,道:“贤侄啊。先帝很赏识你,你知道,大官家也很赏识你,你也知道。韩琦、我、欧阳修,都老啦。以你的才干,韩琦那个位置,你迟早是要坐上去的。世叔问你,你知道什么叫‘宰相肚里能撑船’么?”
司马光道:“此乃民间谚语,意思是……”
文彦博摆了摆手,道:“意思你肯定知道,可你知道,怎么样才真的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么?”
司马光看了看文彦博,他知道,他的回答不重要,关键是文彦博要说什么。
文彦博道:“《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司马光思索了一会儿,道:“世叔之言,小侄谨记。”
“所谓对的事情,不只是事情本身,还有事情的对象,还有做事情的时机。”文彦博道,“遵守自己的底线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宰相,眼里只有细枝末节,是不行的。”
“是。”司马光道。
“我与欧阳修也很赏识你,否则他不会向陛下请求赦免你,”文彦博道,“易地而处,你会为欧阳修求情吗?”
“我……”
文彦博站了起来,道:“唉,年纪大了,坐一会儿就觉得累。”
司马光也算有眼色,况且,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什么好问的了,便道:“如此,就不在这麻烦世叔了。”
文彦博与司马光客气了两句,便让仆人送司马光出门去了。
“贤侄,”司马光刚走出两步,文彦博忽然叫住了他,问道,“令尊葬在何处?”
司马光停住脚步,道:“在老家夏县。”
“也不算绕路,”文彦博笑道,“我回剑川时,便去给他上两炷香。”
“小侄多谢世叔。”司马光回头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文彦博站在大堂中,目送司马光出了大门,微微摇头,道:“这孩子如此固执,怕是我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进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