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涛端起碗,看着碗中的白白的大米饭,想起了儿时的母亲。
那年父亲在街上被杀,母亲拿着衙门发给家里的抚恤银子改嫁后,他就再也不想母亲了。
二伯父和游氏自己没有孩子,他们把自己接来后,待自己象亲生的一般教养。游氏对他更是如同母亲一般关心、爱护。他很感激二伯父和二伯母,对他们老两口,也如父母般敬爱。可是看着他与伯母之间的相处模样,又不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心中不禁暗暗担忧。
父亲一共三兄弟,除了大伯父性情温和外,二伯父和父亲却性情暴躁,不善体谅人。从记事起,就记得母亲常常躲在房中哭泣,身上或轻或重的满是青紫。他那时小,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总是躲着哭。
母亲还总爱回娘家。有时一去,就是一、两个月,还非得父亲好言去接才回来。渐渐的父亲不去接了,外婆家的舅舅就会帮着送回来,再后来,反倒是父亲不常回家了。
那一年他刚九岁,父亲在街上巡游,凑巧遇上一伙抢人钱财的歹人。父亲不幸遇难,母亲却连周年都没守过,就急着改嫁到了外县。
他哭过,恨过,怪过,也盼过。可是母亲自离开家后,再也没回来。他曾想过去找,可是母亲都不要自己了,自己又何必找去讨人嫌呢。
自跟着二伯父过活后,亲眼看着二伯父和二伯母过日子的样子,他不由得在心思想到,若是父亲和二伯父不将外面的情绪带回家来,好颜好色的与母亲和二伯母过日子,一家人有说有笑的,也许母亲不会离开,二伯母的脸上也能多些笑容。
唉——
“周家的,吃过饭了。”
游氏一出门,就遇见对门的媳妇站在门前洒水。
“吃过了。洒水呢。”
“哎哟,不洒烧的慌。洒一洒,凉下来,还能在门口坐坐。”
“是啊,这巷子里风也大。”
“可不是。”
两人错身而过,笑着点头离开。
游氏走出巷子,竟然见到巷子口站着个让她心慌的人。
游氏几步走了过去,不敢离的太近。一面暗暗四周观望,一面低声说道:“你怎么到这儿来了,是找我不。这不是说话的地儿,明儿我回娘家,那时再找机会说吧。”
刘嗣超无所畏惧地笑笑,说:“我想看看你过的好不好,就来了。”
一句话,将游氏心底的辛酸都勾了起来。游氏看着刘嗣超的温情,对比着周班头的薄情寡性,不由后悔。
若是当初自己能再挺挺,也许现在就能与他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了。
刘嗣超与游氏是少年的结发夫妻,正是情浓意蜜之时,刘嗣超去了边疆,上了前线。一走就是十多年,期间来信不便,信息又少。好不容易盼着个人带信回来了,却是他身亡的噩耗。娘家人不忍游氏年青守寡,又给她另谋了份亲事,将她许给了周班头。
周班头前头的媳妇生孩子时难产死了,一尸两命。游氏是寡妇,周班头是鳏夫,两人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凑合一起过日子。只是周班头真不是个好丈夫,且在游氏心里,总也忘不了刘嗣超,所以两人没法培养感情。但,游氏做为女人,总归还是心里委屈的。
此时见着刘嗣超不顾言论、脸面来到这儿,游氏再也管不住自己,肆意的落下泪来。
刘嗣超见了,立时上前两步,凑近了想就近些问话。
游氏却惊吓的快步后退,忙忙擦了眼泪,还惊恐地左右张望,生怕被人发现。
刘嗣超见游氏哭,以为她是在周班头那儿受了欺负,立马唬着脸、一副要揍人的架式。
“是不是他欺负人了。”
游氏吓得连忙摇头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儿一早我就回家去,到时再寻你说话。此地不易久留,你快些走吧。”
“不怕。你有什么事儿直管与我说,万事有我为你做主。”
游氏听了,微黑的脸皮泛起片片红霞。
“我很好。真的!我不过是看见你,心里高兴,这才压不住哭的。”游氏低着头,轻轻的说着。
刘嗣超看着游氏,忘情的抓住游氏的手,紧紧的握着。
“明天,我在村边上等你。老地方。”
游氏抬起头,羞怯怯的点头。
刘嗣超这才松开手,转身大步离去。只头不住的往回看。
只等刘嗣超走远再不见身影时,游氏才放下心来。
她暗暗四下观望,发现没有,心才踏实了。也不再耽搁,抬脚就往托她做针线的陈婆子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