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将拳头上的绷带一层层拆开,上面已满是斑斑血迹。皇后一边掉着眼泪,轻轻给朱由校涂着酒精,一边埋怨道:“您是皇上,用得着这么拼命?你整天与这些士兵混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您真的想亲自出征?”
对于酒精擦在伤口的剧烈疼痛,朱由校只是皱了皱眉头。权臣们的做法,已经让他彻底心寒。地痞流氓与科学院居民激烈冲突的事件,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每日忙忙碌碌,却没有一点成效,还推说京城事物繁杂,让皇上不要为这些小事操心。
不仅如此,京城各个大小商户,只要听说是科学院采购物资,售价立刻上涨一倍以上。商户叫苦不迭地说道,因为科学院距离京城远达五里,这中间车马耗费甚巨成本高企,还请皇上体恤商户的难处,不要让他们难做…
持续不断的流血冲突和科学院内高涨的物价,已经让不少居民感到难以承受。不少人开始后悔加入科学院,甚至有人悄悄四处打听,要怎样才能脱离科学院。于是,一轮新的谣言四起,说科学院快撑不下去了…
…………………………………………………………………………………..
朱由校轻轻按住皇后的手背,慢慢说道:“嫣儿,不是我想拼命,是有人逼着我要拼命。科学院现在的处境,你也是看在眼里。有人不想大明出现一个强大的皇帝,他们只需要一个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皇帝。
袭击科学院居民和肆意涨价的事,我都还能忍受,但是他们四处谣言扰乱民心的事,我不得不防啊。科学院只要新推出一个产品,京城之中就会流言四起。新产品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他们无限放大缺点,完全否定新产品本身,说这是妖孽之物,用之不吉。
开春以来,投奔科学院的工匠和有才华的士子,人数大幅减少;科学院进行的各项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干扰。连和尚道士都出来凑热闹,说什么风水之地,不可妄动。不少善男信女,还自发组织起来去到各个工地,阻挠施工。科学院已经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皇后轻轻抚摸着朱由校的手臂,忧心忡忡道:“这些妾身都知道,由校,要不,你就歇歇手,暂时不要做这些事了。和大臣们讲讲道理,他们都是读书人,应该明事理的。”
朱由校摇摇头道:“你说的这些事我早就做了。我费尽口舌和他们讲道理,还拿出科学院的部分收益,选择与他们亲近的豪商进行交易,就是释放一个信号,表明我现在的态度。但是,他们把我的这个信号,当做是我软弱可欺。
豪商与科学院交涉之时,态度之蛮横,要价之夸张,完全就是漫天要价。他们借此不断试探我的底线,不断逼着我让步,就是想要逐步困死科学院,想借此将我彻底掌控,再次形成君弱臣强的局面。”
朱由校轻轻擦去皇后的泪痕道:“张嫣,只是苦了你了。虽然贵为皇后,如今所做之事和一般村妇无疑。民间都有传闻,说你这个皇后被朕打入冷宫了。”皇后闻言,眼圈一红,两行泪水如同断了线一般往下淌。
皇后心疼地摸着朱由校粗糙的双手道:“妾身本就出自小户人家,从小做惯了事情。累一点无妨。倒是皇上您,如此打磨自己到底为何?您今天被猛如虎背摔了几次,妾身看得直跳脚,您怎么还和没事人似的。待会儿妾身就去训斥猛如虎,这天杀的,怎么不知道轻重。”
朱由校嘿嘿一笑:“男人不打磨不成器,我受伤这事不怨猛如虎,带了面罩谁也不知道与自己交手的是谁。我昨天不也把信王打得吐血了嘛,那小子倒是硬气,胳膊都肿成那样了,还是不罢休。走吧,我们去看看他,昨天下手太重,这小子现在还躺在床上直哼哼。”
……………………………………………………………………………..
鼻青脸肿的信王,这会儿看见朱由校就害怕,他有些不满地嚷嚷道:“哥,我都说了是你弟弟了,你为何还下狠手?皇嫂,哥真心黑啊,还用撩阴脚踹我,差点没把我给踹废了。我还没结婚呢。”
皇后闻言,红着脸轻轻拧了朱由校一下,又嘱咐了信王两句后,便款款离开了病房,将空间留给兄弟两人。
朱由校轻轻碰了碰信王脸上的青紫,咂着嘴道:“昨天下手位置不对,不然你这一片应该都青紫才对,失误啊。”
信王听后心里一着急,就要从床上蹦起来,胳膊上的伤痛,却把他疼得龇牙咧嘴。信王无奈,只好又躺在床上道:“哥,我真是你亲弟弟?”
朱由校笑了笑也不说话,轻轻摸了摸弟弟的头。信王察觉有异,便问道:“哥,你是不是有啥话想对我说。”
“杨涟已经从四川回来了,你做好准备,明天去四川。”朱由校轻声说道。
“哥,你让我去四川干什么?难道杨涟已经打通了四川到京城的通道?”信王言语之中,透露着一丝兴奋。
朱由校沉着脸道:“杨涟独自一人从四川回来了,左光斗因为不满我处置东林的事,已经辞职回家。杨涟经过几个月调查后发现,四川的局面很混乱,不是他可以震住的。四川,已经彻底烂掉了。
年初,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后,在官军的压迫之下,奢崇明父子逃到安邦彦处寄居。而官军与安邦彦叛军形成了胶着状态,目前的战事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只有一些零星叛乱发生,大部地区开始恢复生产。
但就这这种状况下,面对上官的钱粮调拨文书,四川的中下层官吏竟然拒不履行职责。说我不思恢复民生,反而将钱粮外调京城,是千古暴君。同时,他们煽动百姓,高举万民书,说要找我理论。”
信王想了想,有些迟疑地说道:“哥,我也觉得这么做不好,毕竟四川刚刚经历了战乱。”
……………………………………………………………………………………………..
朱由校苦笑道:“天启元年(1621)到天启三年(1623),四川战乱了三年,确实无钱粮可调,我何尝不知。我只是让杨涟借着外调钱粮为借口,看看四川与京城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