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进去的五十人有三十一人被送回?吕哲得知这一个消息的时候有些哭笑不得,觉得司马欣还不愧是学儒的,身为一军主帅来一个“礼尚往来”真的是有些意气用事。
若是换做王氏族人或者是章邯统军,估计是全部杀无赦再派人抛到敌军营内,结果司马欣竟然将人送回了,这不是近一步让敌军更加了解秦军营寨内的布局吗?
几个了解吕哲整个部署的人对视之后全部露出稍微轻松点的表情,秦军主帅只是甄别身份而没有关注谁被策反,他们知道战前的第一步布局成功了。
不过,相对于十几万人,不到两百人哪怕是想搞点什么也不容易,只能在特殊的时期才会发挥作用。
一直作旁听角色的张良几日来对吕哲的印象一直在加深,从吕哲只有二十岁的年纪能有现在的成就,张良可算看出来不光是天时地利人和那么简单了,吕哲与之年轻不符合的处事老辣手段也是其有现在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张良观察来,吕哲虽说会有一些常人经常会犯的迟疑毛病,但是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总是从全盘大局上来进行部署,可见其人有很强的大局观,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处理显得有些粗糙。
想要做成大事必须要有足够的大局面,观看和部署全局,哪怕是在过程中会有一些起起落落,但是也不至于会立刻崩溃,所以拥有足够的大局掌控力是成事的前提。
作为一名历代皆是韩国丞相的贵族世家子孙,张良能看出吕哲麾下的集体还没有完全的成型,至少是缺乏几名能够在细节上拾遗补漏的足智多谋之士。他能肯定一件事情,吕哲的大局掌控力能够让这个集体急速的膨胀,或许还会继续强大下去,但是膨胀到一定的程度还没有精于细节的人绝对会遇到瓶颈,若是吕哲没有找到突破瓶颈的方向,这股力量就是走向消弱乃至于灭亡的路途。
简而言之。吕哲麾下确实是缺乏足够的人才,不然也不会面临秦军一旦南下就出现可能全盘崩溃的局面。
当然,张良并不是全面了解吕哲治下的三郡现在所面临局面,他所知道的也就是吕哲稍微的迟疑后率军北上欲与南下的秦军决战,项梁率兵十五万威逼庐江郡,庐江郡的桓楚一旦靠向项梁那么吕哲后部就会出现险情。
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张良再从吕哲军的军队构造进行自己的推测。看的东西少猜出的却是多。也许,大概……真的只有深入一个集体的内部,接触其最高统帅才能更直面的了解实情?
等待帐中只剩下张良、萧何、吕哲的时候,张良问出了一个觉得唐突但是很想知道的问题:“吕候,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萧何立刻就竖起了耳朵,他对这个问题也万分的好奇。
“我收到了桓楚的来信。他告诉我,半个月之后他将顶不住压力归附新楚。”吕哲不是在左右他言,“所以,我只能在半个月之内击败眼前的秦军,而后挥军庐江郡与桓楚共抗项梁。”
张良与萧何能听明白,他们专注等待吕哲继续说下去。
“秦军要是坚守不出,一层一层的打下去我很难攻破……或者说哪怕是攻破都会实力大减。在那种现状下。我依靠胜势逼压项梁退兵不难做到。”吕哲说到这沉默了,摇了摇头很久没有再说话。
张良在做自己的推演,南下的秦军总数有十五万,现在相隔十里对峙的有十一万左右,还有两万秦军在山都一线。对峙的十一万秦军有三万左右是病患,那么只剩下八万的战力。一支军队不能光看人数,还得从军心和士气上来做出衡量的判断,秦军南下之后战力不利士气肯定会有影响。军中出现大疫之后军心也会不稳。他无论怎么推演秦军都是会采取闭营不出的策略,吕哲以现在的兵力不付出惨重代价半个月之内根本不足以攻破,那么吕哲是不是会忍受惨重的代价,他无法依靠什么根据来继续做推演。
用假设的方式,张良就当吕哲愿意付出惨重的代价攻破秦军营寨,然后就如吕哲所说依靠击败秦军南下部队的胜势逼迫项梁撤出庐江郡,那么对于吕哲来说虽然还是掌握着三个郡。但是已经是元气大伤的局面,不复之前的声势与锐气,这样看来与南下秦军一战无论胜负吕哲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接下来还要不断面临新楚项氏的威胁。
吕哲看到张亮脸色不断变换。等待张良看来的时候,他才继续说:“想必先生也知道接下来哲要面对的局面了?”
张良没有隐瞒点头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