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和上游的巴、湘州水军一样实力强劲,主要原因就是地利:巴、湘二州位于洞庭湖畔,操练水军极为方便,而江州水军就在彭蠡湖操练。
这两处湖泊生活着大量渔民,他们自幼就在水边长大水性不错,天生的水手娴熟的驾船能力,都是合格的水军兵员而且数量多,召入军中短暂训练一段时间即可成军。
兵员充足而木材也不缺,彭蠡湖畔树木丰盛,不说渔船成千上万,就是水军的大船也比郢州的多上许多,加上数万娴熟的水军士兵,江州水军对于击败周军充满信心。
“大王,北面的策湖确认没有异常。”一名将领近前禀报,陈叔坚点点头,他转过身对旁边的将领行了一礼后说道:“此战就有劳诸位了。”
“不敢当,为国奋战理所当然!”众将亦行礼朗声说道,此战关系郢、江二州安危,是陈叔坚召集众将商议后做出的决定,也就是说胜败在此一战。
陈叔坚亲自领兵主要是为了鼓舞水军将士,而具体作战指挥则由水军将领们进行,此次作战前他们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长短,已经做了万全准备。
眼见着双方船队渐渐接近,距离在渐渐缩短但还要过一会才接战,陈叔坚再度回想各处细节,以免有准备不当之处影响作战。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峥嵘洲之战那种情况再次发生。
那一战,周军利用巴口附近一处大湖临江的特点,预先埋伏大量战船在其中,待得陈军杀到上游的峥嵘洲后,周军来了个匪夷所思的陆地行船,从那大湖搬运战船入江抄了陈军的后路。
此次双方在西塞山江面大战,又有类似的情况:西塞山对面的北岸,内有大湖名曰策湖,相传为三国时江东孙策操练水军之处,此湖离江边极近又有水道勾连,关键是位置正好在陈军后方。
策湖口附近原有陈军营寨,为之前西塞山横江铁索的北岸固定点,后来西塞山失守这营寨也被周军攻破占领,不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陈军派出战船接近岸边侦查。
桅杆上的瞭望手仔细观察湖面是否隐藏有战船,或者是能运输战船入江的道路,为了慎重起见还凿沉几艘战船挡在策湖口边。
现在得到的侦查结果是策湖无异常,策湖南岸离江边只有数百米远,近岸的战船凭着桅杆的瞭望手可以看清湖区,所以周军在湖里藏匿战船的可能性很低。
当然战船若是在策湖深处他们也看不见,但是这种距离要想划船到南岸耗时不短,再要入江抄后路也来不及,所以陈军可以放心的接敌,不怕有战船从后面袭来纵火,
南岸的西塞山一带已经重新被陈军控制,所以也不怕有莫名其妙的伏兵杀出,思来想去陈叔坚不觉得还有什么破绽,而此次出征的战船也有改变,为的就是应对周军的车船战术。
车船又叫水车船,是在陈国先出现的,故梁水军将领徐世谱在江陵失陷后南下追随陈高祖陈霸先,后来的陈国水军战具都是由其监督打造其中就有水车船。
常见的水车船两边有轮,一般是每边一轮其上八楫由人力踩动,优点是借此可以无风而行船,可缺点也有并且不小,主要是有了水轮导致船体重吃水变深,故而在浅水地带行动不便,并且船身重不灵活。
有鉴于此陈国水军没有将车船作为战船,然而江北的周国却将其投入作战,而且其战术极其霸道:车船列成排强行冲阵,凭着水轮划水强行挤压敌军战船。
车船之间可以靠得很近仍然能够划水前进,所以一排车船的数量很多,而一般的战船要对顶就得划桨、棹,可如此一来就要一定空间,所以船和船之间要隔开一段距离,这样一来一排战船的数量就要少些。
一边船多一边船少,这样对挤自然是船少的那边吃亏,接舷战周军也不落下风,往往僵持片刻陈军战船便被顶歪,连带着后面的战船挤做一团。
所以周军车船的挤压战术及其有效,甚至连西塞山水军都是吃了这个亏,所以早在六月陈军就在江州赶制了车船,关于车船的战术操练则是在彭蠡湖里进行。
原想等着郢州水军重建,待其恢复一定实力后再和周军伺机决战,如今情况危急便随军出战,而且将是陈军取胜的关键。
周军顺风顺水,要采取的战术谁都能猜出来,眼见着双方距离已经接近,陈军做好了相应准备。
“注意,前方周军放火船了!!”
此起彼伏的喊叫声从各艘战船桅杆上传来,陈叔坚闻言精神一振:周军果然是放火船打头阵。身边水军将领相视一笑随即下令擂战。
“让车船阵迎上去,杀杀他们的威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