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琳长久以来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她气急败坏地说道:“凭什么告诉你,那是我姐姐,跟你们陈家没关系。”
“你姓李,她姓张,说到底,张伊一还是陈家人。”既然话都说到这了,陈乔山也没准备留余地,“李晓·琳,你说张伊一是你姐姐,你承认,可你爸认吗?你们李家人认吗?”
“在我们陈家,我妈生了我们兄妹四个,我是老大,可前王村所有人都知道,我是陈家老二,都知道我还有个姐姐,整个村子从老到小,都知道我们陈家兄妹五个,可我妈从始至终没有半个不字,你们家行吗?”
陈乔山心里有几分难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陶秀英。
虽然陈卫国从未说起过,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陈卫国心里从来没有放下过对大闺女的挂念,这么多年下来,也只能是有苦自知。
即便如此,陶秀英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仅凭这一点,就胜过许多人。
陈乔山突然醒悟过来,难怪老奶心心念念的都是张伊一,倒不是她有多稀罕大孙女,陈家孙子孙女可不少,除了身为长子长孙的陈军,也没见她老人家有其他的偏爱。
老奶之所以对张伊一念念不忘,更多的可能恐怕是心疼幺儿的缘故。
陈乔山上辈子没有兄弟姐妹,无法体会那种感觉,这辈子多了三个妹妹,还有个从未谋面的姐姐,对亲情的理解又透彻几分。
为了陈夕陈婉和小五,如果有必要,陈乔山愿意倾其所有,这还只是兄妹情,对于子女,想来陈卫国愿意付出的就更多了。
面对质问,李晓·琳哑口无言。
李家什么情况,作为女儿,她是再清楚不过,想想都替自家老爹感到丢脸,对外人更是羞于提起。
三人中,最难受的恐怕要数张子瑜,站在那里,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整个人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
看着陈卫国的儿子,张子瑜愣愣地站在那,顾念之间,心里如遭锤击。
张子瑜只有一种感觉,满心的后悔!
至于后悔什么,却始终没有什么头绪。
张子瑜一时愁肠百结,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后悔什么呢?
想她堂堂清华毕业的才女,一本大学的学科带头人,拿着正处级的职称,两个闺女一个清华,一个北大,走出去人人称羡,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张子瑜从来没有经历过这般煎熬的时刻,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直到再看陈乔山时,她呆住了。
她分明从陈乔山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人年轻时的模样。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只记得前一天还在清华附小上学,第二天却已经和母亲上了南下的火车,颠簸许久,终于和消失一年多的父亲相聚于一个偏远的农村。
这一去就是近十年。
张子瑜清楚地记得,那是怎样一个荒唐的年代。
即便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之下,兄妹三个依然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下,熟悉了之乎者也,也分清了纲目属种。
聪明如她,更是继承了外公家的传统,小小年纪,就在母亲的教授下,在没见过一本书的情况下,完整地背下了英文原版《哈姆雷特》、《李尔王》和《奥赛罗》,这也为她的将来奠定了基础。
张子瑜突然一阵心悸,或许从那时起,她这辈子就注定坎坷,要不然莎士比亚那么多戏剧,母亲为何单单教给她三幕悲剧。
看着陈乔山,她依稀看到了当年的陈卫国,那是一个简单的男人,能说会道,却又心地善良。
由于父亲是黑五类份子,整个镇子的人都不愿意跟张家打交道,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偏陈卫国是个例外,跟大哥和小弟都处得来,张家书香门第,母亲更是系出名门,哪里侍弄得了田地里的事,也就陈家老爷子尊敬学问人,暗地里同情他们的遭遇,没少私下帮衬,这才勉强度日。
说起来,陈家不欠张家的,反倒是张家,欠了陈家太多的恩情。
回想起往事,张子瑜心里一阵凄然,难怪书上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凉薄从来读书人,现在想想还真应了这句话。
再看陈乔山,她是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陈乔山蒙了,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说哭就哭。
李晓·琳早就发现了不对劲,一进母亲流泪,她也蒙了。
从小到大,母亲何曾这般软弱过,即便李伟在外面有情人的事闹开了,母亲也没有掉过一滴泪,只是平静而决绝地办理了离婚手续而已,今天这是怎么了?
“妈,你别哭啊。”劝了一阵,也不见起色,李晓·琳也急了,她再也忍不住,瞪着陈乔山道:“陈乔山,你给我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
对于这种色厉内荏的威胁,陈乔山向来都是听过就算。
见张子瑜那副软弱的模样,他也是心有戚戚,“张老师,我先走了,李晓·琳那应该有我电话,回头要是方便,咱们可以聊一聊张伊一的事。”
说完,陈乔山也不停留,在李晓·琳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的眼神里,快步离开。
陈乔山也有些感慨,这人呐,不到一定的时候,还真是分不清对错跟好歹。
就李伟那种货色,还真没办法跟陈卫国想比,起码自家老爹绝对不缺担当,也就是读书少,少了一副文质彬彬的好皮囊罢了。
陈乔山暗自提醒着自己,以后这种事还是少掺和为妙。
看得出来,张子瑜对陈卫国还是有感情的,虽然不能确定是爱情还是亲情,但不管是哪种,都绝对不能让他们旧情重燃,不然别说是吃鸡了,估计陶秀英拿刀剁了自家不肖子的心思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