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三日功夫,神武军借款合计钱十万缗,粟米两万石。 这个数目虽然不多,但足以支应三千神武军数月,乃至半年之久。
神武军上下人等何曾见过这种钱粮堆积如山的场面,如裴敬、杨行本等人都围着“小山”连连转圈子,又啧啧之声不断。
其实秦晋在酝酿之初,是打算募集钱粮,但后来一转念,这么做无异于从各家手中要钱,其间又不知要因此而生出多少波折。于是借款的主意就正式浮出水面。官员以官印为担保向民间借款,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此举一出自然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但秦晋自来到长安以后做出的惊人之举不在少数,朝野官员们虽然觉得他斯文扫地,但也不觉得奇怪了。
只是如此一来,秦晋的名声又多了一重异类的标签。然而秦晋并不在乎,异类就异类,还不是被杨国忠那厮逼的,只要能筹到钱粮,喂饱神武军的肚子便是值得的。
“使君,当此时应该扩大范围,何不将一整年的钱粮问题都解决了。”
“杨二,使君可是拿官印做保,难道还嫌债主不够多吗?”
卢杞一向爱几队杨行本,这次自然也不会放过机会。
对此秦晋只淡然一笑,如果按照他的本意,自然是借款多多益善,但还要考虑树大招风的问题,如果借款的规模过大,没准就会引起天子的猜忌。所以,大张旗鼓的热闹了三天之后只能见好就收。
“十万缗钱到市上全部换成粮食,越快越好。”
秦晋将看向了裴敬交代着。
“离开拔只剩下两日,只怕时间不够。”
裴敬有些迟疑,他不明白秦晋为何要将所有的钱都换成粮食,带着粮食到冯翊去,民夫在路上人吃马嚼,消耗不菲,不如带着钱过去。
“如果时间不够,你就交代得力之人留下来。”秦晋略一停顿,又补充道:“不,你留下来,亲自安排此事。”
“带着钱到冯翊去岂不更好?”
裴敬试探着问了一句。
“非也,关中粮价数日一遍,如果再拖下去,两三月后,十万缗钱能否买到当下的五分之一都是未知之数。”
随着麦地的减产,两淮的粮食短时间内又运不进来,冬春青黄不接的情况不但未能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所以,就算将十万缗钱全部换成粮食,运到冯翊去,人吃马嚼的靡费消耗,也要远远少于这其中的差价损失。
裴敬不再劝说秦晋,而是躬身应诺,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将钱都换成粮食就是最好的选择。
秦晋熟读史书,深知战乱年代最珍贵的就是粮食,黄金再好也不能当饭吃,而且战乱一旦持续下去,粮价飞飙涨,区区十万缗钱砸进去又能换回多少粮食?
……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难道你就不能体谅体谅朕,让朕省省心吗?”
大唐天子李隆基激动的须颤抖,抬手指点着一名紫袍大臣,态度极端恶劣。李隆基被杨国忠气坏了,他只想秦晋安稳尽快的离开长安,然后才好放心大胆无所顾忌的清除那些曾经附逆的臣僚。
而杨国忠出于私怨竟又主动去招惹秦晋,万一再惹出什么意外事端,节外生枝,岂非将他的一干计划都打乱了?现在的秦晋在李隆基眼里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忠直勇武的年轻人,经历了噩梦一般的兵变之后,他竟然悲哀的现,自己对这个一手擢拔起来的臣子,深为忌惮。
这种隐秘的苦衷他哪里能与臣下诉说,他只能独自默默的隐忍。而秦晋的自请出外则正中了他的下怀,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又岂能放过?因此,在做足了姿态以后,就欣然同意了。
“圣人,秦晋那竖子狼子野心,臣这么做也是为了,为了剪除他的羽翼……”
“剪除羽翼?是以公谋私,泄私愤吧。”
李隆基一改往日的气定神闲,将杨国忠骂了个狗血临头。见到天子这种态度,杨国忠哪里还敢再辩解,只能低着头承受着天子的怒火。
“从现在起,不管你此前有何等谋划,一律不得再针对秦晋,否则……”李隆基陡然提高了音调,警告杨国忠:“否则,政事堂也容不下你了。”
重返政事堂,再次成为宰相之,是杨国忠的既定目标,现在看到天子大有歇斯底里的态势,心知触动了天子的逆鳞,心中已经顾不得暗骂秦晋,只频频的叩称罪,请求原谅。
而李隆基当然不是真的要废掉杨国忠, 将其赶出政事堂,如此疾言厉色只不过是警告他绝不能于神武军离开长安之前再招惹秦晋。
杨国忠并不傻,立时就明白了天子的心思,只得暗暗叹息了一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