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行,如果能将见闻写成文章给报社,还另有奖金。
这样的好事,可比当教书先生还更上一层楼。
对落魄的读书人,没有中举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生掉银子的好事。
注:以明朝的物价水平。一年一百多两基本工资,加上时不时写点文章和小道见闻,这些帮朱子龙做事的落魄读书人,年收入只少是可以达到三四百两左右。
对比现代21世纪的物价,以明朝最近银子价值双上涨的情况来看。
相当于现代的中产阶段白领了!
说他们一下子从一贫如洗变成年入十万左右,完全不带一点夸张的效果。
只要是个人,都知道,以后要听谁的话,跟谁走。
随着第一批,这些报社员工们帮老百姓读完报纸,又自己也写了一批文章投过来。朱子龙亲自出马过目一下!
一个小时下来,看完稿子。基本上没太大的问题,都是一些趣闻,就是还不够白。
于是,朱子龙对工作人员道:“可以用,不过告诉他们,下一次再写的白一点。市井百姓都是文盲,要一听他们能明白的程度。这报纸,不是只给文人墨客看的,主要是面对大明的市井百姓。”
边上,做为报纸老大,老二的王微和杨宛同,将朱子龙的处理方式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这二位妞,现在也算是报社员工了,当然是总经理级别的。朱子龙给她们定的每月工资是1ooo两银子!
之所以这么多,一是总经理工资高点正常,二是她们是自己的女人,用钱得大方点。
几天后。
朱子龙又想了一下,报社叫四海报社没问题,但是报纸这么叫可能有问题。
于是,他将自己家的报纸修改为四海报社的---------《大明周报》!
为什么叫周报?
因为,明朝时期的交通不方便,也没有电话和电视,报纸送到各城池的时间不统一,一个星期出一次,多点内容,多几页就是了。
不久,在一群投靠过来当写手和记者的落魄读书人中,朱子龙又选出了一批听话和愿意跑腿吃苦的。
给他们在这群写手中,定个类似主编的位置,工资提升一些。
又过了几天,晨,小雨。
南京的街道上,开始6续出现一大批报童,游走四面八方。
这批报童,都是朱子龙听人介绍寻找,那些家里生活贫困的为主的少年。给予他们像成年人一样的工资,要求只有一二个:
各城中哪有酒楼。哪有茶馆,哪有青、楼,一个一个的都得牢记。然后向这些地方,免费送报纸,见人就!
为了能让这些小孩子们及时的送到各个地点,以及其它城池中,还有读报墙上贴起来。
朱子龙甚至于还安排了马车四下送这些孩子们,也就他这样的土豪能这么的浪费钱。
看着一群报童坐着马车消失在晨色中,朱子龙的心里也很忐忑。为了照顾远一点的孩子,这个特意备下的马车,是有多层意思的,收卖人心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这些孩子的未来,他还有别的想法,现在先不去管,给他们吃的穿的,然后每日让人教他们识字。几年下来,长大后,他们就是一个个合格的间谍和打听情报的山寨特工。
这么想下来,自己这报社也算是山寨中统局,五角大楼一样的附属单位了。
呵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