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工部堂,院内的那棵大槐树如一把巨伞一般将日光阻在上面,树下一张石桌旁边,坐着三人。院内略显安静,偶有几只鸟儿飞到树上,却又被树下之人的说话之声惊得倏然飞走。
“杨兄弟,你说不可以鬼神之言教喻百姓,那我教如何吸引教众?”
“你们应该有一套真正的理论,便如儒家‘天地君亲师’那般,让你的教众信仰它,甚至愿为它献出热血与生命。你们那些迷信做法,虽可极快地吸引弟子,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你们是要造反的,是要建国的,咱们姑且不说你们能不能成功,便是成功了,难道要靠它去治理国家?”
“自然不行!若真是得了天下,需得以儒法治之。我教的目标与儒家大同的理想并不冲突,关键还是看谁来坐这个皇帝。”
“好吧,比如说你们造反成功,方右使做了皇帝,如果他愿意,你们辅佐他按你们大同的理想去治理国家,情况便会好点。可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他的孙子,还会像他一般听你们的那套理论?纵观历史,每一朝的开国皇帝哪个不英明神武,可过不了几代他们的素质便每况愈下,终究有一个会成亡国之君。所以你们将自己的理想放在皇帝的身上,实在是不明智。”
“那不靠皇帝来实现我们的理想,靠什么?”
“靠百姓,真正地做到‘是法平等,无分高下’!”
“太难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想着怎么造反,而是要创建一套理论——不用皇帝治国的理论,然后让教中弟子信它、支持它。”
“不用皇帝治国的理论?”
“嗯!”
……
类似这般的聊天几乎每日里都在这工部堂进行。杨帆倒也没有将后世的一系列理论、实践照搬过来卖与两人。毕竟时代不同,那些成型的东西终究还是有些不切实际的。他只是将一些基本的道理,逻辑清晰地说与两人,从而启发他们去探究符合当下的理论和行动。
而这其中,杨帆也一直灌输着此时不宜造反的道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五月下旬。
六月六日光明圣会越来越近,明教一众堂主也忙碌起来,除了准备圣会吃穿住行等一应事宜,他们还需时不时地聚在一起商议圣会之上的主要议题。
南方的五月,天气已经十分闷热。这日午后,陈凡与吕师囊又去圣殿开会,杨帆一人呆在工部堂,但觉浑身汗漉漉地十分难受。他忽然想到北山南麓的峭壁之上有一道瀑布,这瀑布水流湍急,杨帆曾想在此建一个水力锻机,却至今未有行动。
这瀑布虽然大部分直流峭壁之下的山涧,但也有一部分会沿着北山的石缝,流入山腰间的一个清潭。
这样的天气,在那清潭中洗个澡一定很爽!
下了山坡,穿过阡陌纵横的田地,很快便到了北山南麓。沿着凿开的台阶,杨帆慢慢爬向山腰。
此时谷中的百姓都在田中劳作,孩童则在教中的学堂读书,所以山路之上安静异常,只能偶尔听到两侧树林中传出啾啾的鸟语或是唧唧的虫鸣。
爬到山腰,拐入东侧的石坪,一汪清澈的潭水便映入眼帘。
来到潭边,杨帆四处观察一番,果不见人影。他拣一个僻静的角落,脱了衣服,跃入潭中。
潭水清凉,汗津津地杨帆顿觉舒爽。在水中来游了两圈,他才回到下水之处的潭角,撩水将身上清洗一遍。完后,他却仍不愿出水,便倚在岸边一块斜斜的山石上,只将头部露出水面,享受着这天然浴缸带来的清爽。
正惬意间,忽然那那边的山路之上窸窣作响,似是有人向这潭边走来。
杨帆正欲上岸穿衣,便见一道白色的身影出现在路口,细看下,这人白纱胜雪、黑发似瀑,却是聂云裳。
杨帆来不及上岸,便只好又猫身入水,轻轻躲入石头一侧,也顾不是刚拿到手中的衣服全然浸湿。躲好之后偷望间,就见聂云裳抱了一把瑶琴,四下望望,见附近无人,便向自己这边走来。
脚步声越来越近,杨帆一动不动地贴在石头之侧。
聂云裳来到距离杨帆这儿不远的地方,将怀中的瑶琴放在一块石头之上,又四下望了几眼,便开始宽衣解带……
杨帆想要出声提示,却又禁不住地屏住呼吸,犹豫间,便见聂云裳褪去了身上的轻纱、抹胸、衫裤,只留了一件粉红色的肚兜。
触目所及,但见聂云裳藕臂玉股,凹凸玲珑,欣长窈窕,艳丽无比。看着这副画面,杨帆一时竟是痴了。
聂云裳又抬头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