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点。
那么,能使中国的抗日少受一些损失,多得一些胜利的办法,就是尽量把后世的经验教给更多的中国人。这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先进的作战理论,也有对日本人的深刻认识。
要知道,在那场付出巨大牺牲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军人在战斗中往往是以一比三,一比五,一比十的比例与日本鬼子死磕,诠释着一寸江山一寸血的信念。
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是由于日军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士兵战斗素质高,但中国军官在战略布署和战术运用的失误,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在这种错误的战略战术的指导下,无论下层官兵如何的勇敢和牺牲,都无法取得胜利。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如果中国*军事部门在战前认真关心和研究了日军的新式战法的话,如果众多高级军官在陆军大学学到了现代的战略战术的话,如果下层士兵掌握了如何防空、如何打坦克、如何对付远程大炮的话,如果在战前进口了大量的战防炮、平射炮,以及反坦克地雷的话。可以推测,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不会遭到那样的惨败,或者说不会遭到那样惨重的损失。
假设虽然是假设,但此时吸取教训,应该还有积极的意义。八年哪,现在只是第二个年头,亡羊补牢,为时尚晚。
杨天风正在写的是《波亚战术精义》,也就是游击战术。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呢?一来显得比较深奥高级,二来也契合杨天风的留学和游历。
不要以为知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就能在游击战中大显身手,屡战屡胜。任何理论都要灵活的运用,以及周密的部署。
简单的以传统伏击为例,游击战便和正规野战在兵力分配和袭击目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过分固守传统野战伏击战术的思想,往往是造成游击武装损失过重的一个原因。
组织、根据地、政治工作、战斗、命令等等,一旦深入到某种理论当中,便会发现要详尽地阐述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在战术层面,杨天风想到的就有乡村游击战术,城市游击战术,丛林山地游击战术,平原游击战术,滨海群岛游击战术,特种游击战术共六种。
脑子里的资料正是杨天风最可利用的武器,边想,边写作,他力求详尽而细致,甚至会加以举例说明。比如以一个三十人的中小规模游击队针对拥有二或三辆军车,八名日军的小巡逻队的模拟战例布局,他便在设伏地点,设伏兵力,阻援兵力,所用战术等方面加以了详细说明。
在杨天风的计划当中,除了已经编写完成的《练兵纪要》,以及他正在写的《波亚战术精义》,还要写《特种兵训练及作战》、《巷战指南》、《防御作战要点》等教材。这些头脑中的知识不是他一个人的,将是全中国的抗日军队的。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