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郑畋于龙尾陂大败贼军的消息震动天下,此前投贼的各镇兵马纷纷复归唐廷。
一时间起兵勤王风靡天下,长安四塞皆有大批唐军涌来,黄巢自此不敢再窥视京西之地,远在山南的唐廷终于安全了。
在两败赵璋中居功至伟的王师范,也得到了郑畋代天子所行封赏,授其平卢镇节度副使,赏银万两,绢帛各千匹。
而王师范转手就将万两白银拿出,亲自封赏麾下出征将士。
因战功大小,分银多少有区别,却是极为公道,军中上下无人不服。
赏赐之后士气更加高涨,军中流传的老话又更新了版本,“跟着大帅有肉吃!”谁让王师范又升官了呢。
唐军休整十日后,郑畋起兵,发起“长安收复战”。
当大军行至盩厔,他对王师范说:“师范贤侄,你速带兵回归王处存王帅帐下,并转告王帅,相约十日后共同进击长安,务必一战克服京都!”
十日后已是四月,天气明显转暖,更利两军交战。
按照与郑畋约定,两支唐军从西、北两个方向齐攻长安,兵威隆盛、战意滔滔。
黄巢贬了丧师五万的赵璋,反而对尚让之败只字未提,大概是因为尚让实力尚在,长安一战还需倚仗其与唐军交战吧。
三日前,大明宫含元殿内,黄巢问计群臣。
“如今唐军郑畋、王处存两部已至长安西、北近郊,估计数日之内就将发起进攻,你等有何良策退敌?速速说与朕听!”急切之意不言而喻。
殿内群臣鸦雀无声,侥幸尚存的唐廷旧臣心中暗暗窃喜,怎会献计?
从龙之臣也不敢妄言,毕竟此乃国运之战,稍有差池,九族不保,故都在等待尚让、赵璋这两位派系首领发声。
而赵璋月前败于凤翔,还赔上五万主力,又新被贬黜,心中极为不平,也是闷头无言。
尚让虽也败于渭水,却将四万大军带回,增防长安,非但没有追责,还得到了黄巢的嘉奖,正是心中得意之时。
黄巢急不可耐,直接点名尚让,催促道:“尚卿你说吧。”
尚让大有舍我其谁之势,虚荣心爆棚,出班献计。
“陛下,唐军正值士气旺盛之时,直接交战必是苦战,即使守城也多有难处,毕竟长安过于庞大,十万之军布于城墙之上,亦是处处薄弱,不如......”稍作停顿。
“不如如何?”黄巢顾不上皇帝的架子,急问道。
“不如假意不敌,我们主动撤出长安!”
朝堂之上立刻如烈火烹油,哗然一片。
“诸位同僚,且听尚某下文,”等议论之声静了下去,尚让接着自信说道,“如今唐军势锐不可挡,不过若是进了长安,以他们的军纪能不劫掠乎?
一旦劫掠,其军必散!到时我等跟随陛下再杀回长安,岂有不胜之理?!”
黄巢闻言,瞬间转忧为喜,兴奋道:“好!就依尚卿之计,百官各将随朕撤往灞上,待机反攻!”
“臣等遵旨!”百官回应。
黄巢前脚刚刚撤出长安,郑畋、王处存帐下前锋程宗楚、唐弘夫两部随后即率先攻入长安。
王处存命王师范率破浪军暂时停驻城外,待城中秩序稳定后再行入城,自己亲选义武军骁卒五千,全军皆以白繻为号,乘夜进入长安。
王处存没有让王师范一同进入长安也是出于一番好意,因唐弘夫、程宗楚所部自入城后,半日间并无消息传来,而长安城入夜后竟然火光四起。
此时已得报黄巢日前离京败逃,这就只有一种解释,先入城的程、唐二将已对麾下士卒失去控制,发生了乱兵劫掠百姓之事,也许程、唐二将参与其中尚未可知。
王处存不想王师范去蹚这趟浑水,平白得罪程、唐二将,完全出于爱护之意。
而自己的身份地位放在那,并不怕得罪二人,遂独自领军入城收拾乱军,又特意命全军以白繻为标记,区别于乱军,更显虑事老道。
城门守军见王处存亲至,不敢拦阻。
他问守军城中之事,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王处存当即大怒,挥剑斩之为首者,对余者最后通牒道:“再敢知情不报,休怪本帅无情!”
余者吓得扑通跪倒一片,纷纷求饶撇清自己,“大帅,劫掠百姓之事与我等无关啊,自入长安,我等就负守城之责,未曾踏入城中一步,大帅明鉴啊!”
“何人主谋?”
“听说是几名校尉带头,后来先锋军就全乱了。”
“程、唐二将为何不阻止?可有参与其中?”
“大帅,唐司马、程帅因怒斥那几名闹事校尉,反而被囚禁起来,不关他们之事,望大帅明察。”
问清原委,王处存当即令道:“全军入城平乱,首恶校尉,杀!冥顽不灵者,杀!教而不改者,杀!民怨最盛者,杀!余者赦其无罪。”
又对城门守军喝道:“你等前面带路!”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