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礼冷笑:“宗教这个东西不能没有,但历朝历代只要让它参与军政占有一席之地,那就绝对没有好结果!
咱们老祖宗千百年来已经有过无数教训的东西,居然日本人还要走这条老路。哎,他们不是号称承袭唐宋的小中华吗?”
“说了半天,还是没学到根本,只有皮毛!”仲礼不屑地说完,提出了自己心中另一个疑惑:
“你们都说日本人不会大打,以目前的实力看,最多是扩大和巩固自己在上海的立足点。但是,如果结合它在全国的布局,只怕未必如此。
或者说长远的规划,日本还是要大打的。它巩固了满洲,势力触角伸到华北,如果它再拿下山东,对中原的威胁就非常大,而且还能呼应南方形成南北夹击。
这么一看,其志不小,已经把咱们东边整个都划拉到他自己腰包里去了。啧,这日本过自己小日子不好么,干嘛非和咱们抢地方?”
“你没听小六说,他们现在经济不景气,人都没活儿干。不来打仗抢地方,闲着也得生事。
当兵吃粮既受约束,同时还能给他们天皇打江山,他们的官儿肯定这么想的!”寿礼这两天和季同接触多,所以对日本的事情也小有了解。
“大哥说的没错。”季同回答:“如今就算还有工作的人也没以前挣得多,据他们自己做的全国调查,26年,
哦,就是民国十五年前任天皇去世前,日本家庭平均收入是113日圆,到了28年经济不景气下降到86日圆。
目前通过系列刺激经济的手段,什么制造通缩、拉动内需、货币放量,这才恢复到94日圆上。
所以哥你看,他们不管有工作还是没工作,日子都不如十年前好,政府就想对外战争兴许可以转移视线,还给数百万闲得发慌的人找到事情做,这仗就不可避免了。”
“闲得,哼,这可真是闲得!”寿礼直摇头。
屋里沉默片刻,突然季同自言自语:“难道委员长已经看出来了?”
“嗯?”几位兄长齐齐看向他。
季同倾身向前,低声说:“委员长曾经反复问我,现在立即开战,日本国内能够动员到什么程度,要完成全面准备和动员,最佳的开战时间推算是在哪年?”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仲礼问。
“我说,从日本现在军官育成和训练速度上看,立即动员八十万人参战,国内预备役三十万是比较容易办到的,武器、弹药的生产也不成问题。
跟不上趟的可能是两件事:运输能力和军需。
百万大军行动,又是在中国这样辽阔的土地上,日军远没有实现德军那样的机械化,甚至连达到法军的半机械化都勉强。
这样一来部队机动能力受到挑战,补给线会被威胁,就好比南下深入作战与曹操对峙的袁绍。
走快了后面会被切断,走慢了给中国军队调整和喘息时间。部队军需品不足,只好就食于民,会造成和当地民众之间关系的紧张。
你们看当初镇嵩军异地作战被红枪会遍地追杀的情形就是个例子,这还是咱们内战,日军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这方面矛盾一定少不了,会极大消耗他们的精力!”
“你说的都对。”仲礼将手一摆:“不过你忘了件事,他们可以找汉奸帮忙呀!
东北有伪满军,河北有那个自治军,到咱们这里肯定也少不了二哥那样的!”寿礼清清嗓子,仲礼看他一眼重新坐回椅子里。
“小六你接着说,后来呢?”寿礼问。
“后来我说,如果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个人估计非得三百到三百五十万军队不可,后备兵需要一百一十到一百七十万人。”
“后备兵为什么要一百七十万?”叔仁打断他问。
“因为要考虑英美介入的后果。”季同笑笑:“当时委员长也问了这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现在没有跨海登陆作战能力,但英美有,故而日本人一定会考虑这个因素。”
“哦!”叔仁恍然大悟,拍拍弟弟:“果然是在西洋学过军事的,到底不同!”
季同接着说:“如此算来,日本要动员起四百万到五百万军队,可以通过战争基本解决就业问题,并如二哥所说割据中国东部最好的一大块!
根据德国人的研究,战争的全民动员化是分三个阶段演变的。假设近期开战,日本社会初期动员力量会在1939年左右达到野战兵力二百三十万、后备兵六十万的程度。
以这样的兵力可以实现:占据华北、山东、津浦路沿线及苏锡常地区,
使中国失去半数制造、金融行业,四分之一的纺织,过半数的航运业,还有百货、艺术、铁路、交通、房地产等行业,控制长江出海口和杭州湾。
可以说日本人控制上海,是一拳打在了必救的穴位,而且可以切断华洋贸易,一举将英美势力驱逐到广州周边那样狭小的范围内!
因此我认为对他们而言,1939年即民国二十八年会是最佳的开战时机。”